第110章 表動則影隨-《海上升明帝》
第(2/3)頁
可謂是跟東林勢如水火的人,東林黨也把劉孔昭稱為閹黨的第三號人物,畢竟脾氣火爆,又是勛臣,還手握著長江水師,這種人東林黨既恨又無可奈何。
馬士英還曾推薦劉孔昭入閣辦事,遭到東林黨集體反對,要不是沒有先例,劉孔昭還能成為入閣的勛臣。
劉孔昭在弘光朝壓的東林黨抬不起頭,卻加官晉爵不斷,先升誠意侯,然后南京城破前,還跟黃得功一起晉封為國公,黃得功升靖國公,而劉孔昭升誠國公。
當時弘光朝在長江打造了水師六鎮,由黃蜚、黃斌卿、鄭彩等六位總兵官分地劃界防守,由武操江劉孔昭統領。
只是清軍南下,略施工計謀就騙過鎮江守將鄭彩,輕松的過江,鄭彩等不戰而逃,最后南京城中的劉孔昭也只得逃跑。
虞大復就是個東林黨人,所以現在劉孔昭和楊文驄帶兵來投,他堅決反對。
不過對于朱以海來說,他看待事情,不會從東林黨人的角度來看,明末朝廷黨爭無處不在,很多時候一味黨同伐異,已經沒有半點公正可言,就為反對而反對。
如這個劉孔昭,身為大明的勛臣,是第六代誠意伯,他襲爵后為大明鎮守南京,其實也向崇禎提過不少有用的建議,比如他曾上書崇禎,請舉采礦、鹽法、錢法、屯田諸議,以充國用。
雖然崇禎沒采用,但也表揚了他,甚至加封少保。
劉孔昭身為南京的武操江,統領水師,也還是比較用心的,并在擁立福王建立南明朝廷抵抗清軍上也很積極,雖說最終水師不戰而逃,劉孔昭也一路東逃,但起碼他從沒想過投降清軍。
從南京到蘇州,再到海上,劉孔昭漂泊海上幾個月,卻也一直找機會跟清軍打仗,聽說義陽王監國崇明,也曾經前去擁立,只是義陽王君臣以劉孔昭名聲不好拒不接納。
聽到魯王臺州即位監國,甚至迅速站穩腳跟,便也立馬又帶兵趕來。
劉孔昭跟東林黨人的爭斗確實是事實,在弘光小朝廷里,也比較跋扈,甚至清軍南下時,也沒有盡到操江的職責,但對朱以海來說,這些都是罪過,但眼下,劉孔昭帶著一支人馬,在堅持流浪抗清幾個月后,趕來投他繼續抗清,朱以海能拒絕么?
歷史上這位劉孔昭最后帶兵打回老家青田,在那里繼續抗清,后來還加入了魯監國的隊伍中,曾經隨張名振張煌言他們打到了南京附近,遙祭孝陵。
他的兒子也在舟山保衛戰中戰死。
直到最終,也不曾降清。
這是一個堅定的抗清派,正是朱以海需要的。
至于他跟東林黨人的斗爭,朱以海根本不以為意,因為東林黨又不是什么無辜的小白兔,那些東林嘴炮其實也是誤國的多,劉孔昭一個勛臣中的異類,比東林黨更能打嘴炮,甚至還能拔刀子,其實挺性情的。
朱以海其實還很欣賞劉大炮,他內心里也很反感明末的那些東林黨人,打著忠君愛國的旗號,其實有很強的君王控制、改造欲,什么都想按他們說的做,可實際又光會打嘴炮,實**到家。
“孤之前便說過,只要一心抗虜復明,孤都愿意接納,不管山賊還是水寇,就連順營、西營,孤都已經下旨招安接納了,劉孔昭為大明勛臣,孤又能不納?”
“至于過去的那些東林黨、閹黨等的爭斗,孤也說過,國難當頭,大家要摒棄門戶之見,現在沒有什么閹黨、東林黨、什么浙黨楚黨什么順逆等等,現在大家同心抗虜,其它的都不要提。”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分宜县|
宁都县|
临漳县|
长葛市|
库伦旗|
高尔夫|
灵宝市|
宁津县|
鞍山市|
碌曲县|
德安县|
龙口市|
秭归县|
宜良县|
山东|
石林|
玉田县|
正镶白旗|
林周县|
祁东县|
祁阳县|
泸水县|
中牟县|
常州市|
佛学|
潍坊市|
平安县|
成都市|
梧州市|
天等县|
宜州市|
东海县|
阳新县|
莱州市|
武义县|
靖江市|
汉川市|
沙田区|
本溪|
庆城县|
曲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