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后院起火-《海上升明帝》
第(2/3)頁
總的來說,比較混亂。
而方國安卻仗著自己是官軍正兵,把嚴州的稅賦錢糧全都拿走,一點不給其它義兵們,他帶兵到錢塘江上游駐防,又把當?shù)貏澖o其它各營義軍的錢糧給拿走,搞出來正兵和義軍之間的爭地爭餉事件,甚至矛盾鬧的很大。
張國維、朱大典、于穎等盡量調(diào)和,可也效果不大。
臺州行在如今根本無法供給這十幾萬人馬的錢糧,只能讓他們自己想辦法,而所謂的分地分餉方案,最終也還是各憑實力,實力強的根本不顧劃界,經(jīng)常撈過界,實力弱的義營只能被欺負,連飯都吃不上。
那邊上奏,已經(jīng)有十幾支義軍因為吃不飽飯,最后自行解散回家去了。
方國安現(xiàn)在倒是成了錢塘防線最強的一支兵馬,本來被朱以海寄以厚望的王之仁,因為最近舟山的黃斌卿實力大漲后,小動作不斷,不得不抽調(diào)了寧波臺州的人馬防范,正跟黃斌卿小規(guī)模的交戰(zhàn),根本也顧及不上錢塘江這邊。
朱以海設立的厘金,在紹興那邊也并不是推行太順利,好在首輔宋之普奏報朱以海,說如今湖廣督師何騰蛟、兩廣總督丁魁楚、福建總督鄭芝龍都已經(jīng)上表擁立紹興魯監(jiān)國,并派出了地方軍隊北上勤王,同時也押送來第一批錢糧。
勤王軍和錢糧也許不多,但行在留守眾臣非常振奮,因為這代表著魯監(jiān)國朝廷,現(xiàn)在基本上已經(jīng)得到大明臣子們的擁護了。
而何騰蛟成功的招撫了原闖賊余部十三營,更讓形勢變的明朗起來。
留守內(nèi)閣甚至在方國安的勸說下,在考慮是不是要對杭州發(fā)起一波反攻,一舉收復杭州。
這個想法奏到朱以海面前,他十分生氣,當著沈宸荃和徐石麒兩位隨駕大學士的面,痛罵留守內(nèi)閣,甚至說張國維這個督師失職,沒能鎮(zhèn)住方國安,一個帥怎么能任一個將影響?
朱以海讓沈宸荃給他擬旨留守內(nèi)閣和張國維,讓他們把方國安調(diào)回嚴州駐防,禁止他留在紹興錢塘江防線,不許他再胡亂干涉江防。
同時要求內(nèi)閣和張國維、朱大典兩位督師訓斥方國安,不得再擅自征糧募餉,方國安所部必須限期上報將士名冊,朱以海給方國安所部定下一萬二千人的軍額,以后他們的糧餉,由督師朱大典負責,行在再派一位糧臺過去具體主持。
這一招就是要斷方國安自己征糧征稅之路,也是為浙東正式開厘金之法鋪路,不許方國安自己征錢糧,糧餉由朝廷供給,朝廷就能慢慢的控制方國安所部兵馬,不再完全失控,同時也能減少方國安部擾民害民之舉。
朱以海的這個決定,被不少臣子勸諫,說現(xiàn)在方國安所部是浙東除王之仁外最強的一支兵馬,相比起其它義軍,他所部畢竟是朝廷正規(guī)軍,方國安也是朝廷大將。
可越如此,朱以海越是覺得該對方國安加籠頭了,要不然任由他發(fā)展下去,他可能要綁架留守內(nèi)閣,甚至是接管錢塘江防線的各路兵馬軍權。
這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所以明知現(xiàn)在這樣改變,可能引發(fā)方國安的不滿,甚至是更不好的事情出現(xiàn),但朱以海也沒法再坐視。
這要是再養(yǎng)出一個左良玉來,那朱以海跑到三吳去開辟第二戰(zhàn)場,結果自己后院卻起火,到時豈不無家可歸?
吳越本就是唇齒相依,浙東是大本營,而三吳這邊是牽制清軍南下的重要戰(zhàn)場,兩者互依互憑,缺一不可。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澄江县|
石棉县|
定边县|
新沂市|
庆阳市|
吉林省|
闽侯县|
唐河县|
潼南县|
庆城县|
六安市|
普宁市|
三穗县|
平江县|
鸡东县|
黔东|
夹江县|
克东县|
漾濞|
武夷山市|
南通市|
长子县|
兴义市|
双城市|
柯坪县|
青海省|
通州市|
定襄县|
江陵县|
吴堡县|
延津县|
旅游|
绥芬河市|
华蓥市|
镇远县|
志丹县|
红原县|
巴塘县|
威宁|
乌拉特前旗|
武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