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封贈十八王-《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建虜入關,攻城掠地,屠戮之慘,人理滅絕。余握管至此,幾乎一字一淚,有不忍書而不忍書者,然大明忠臣義士,廟堂上下,前仆后繼,甘死如飴,其義烈忠忱,直足擢日星而動河岳,幸魯王監國,版圖日漸恢復,收復兩京,復興大明指日可待,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今余奉監國旨,記錄我大明忠貞將士諸君子殉節情事,以表彰忠義。”
朱以海在穹隆山下翻看著復社四公子呈上的復興報第一期樣刊,其中開篇頭版頭條便是大明忠義殉節錄。這個頭條是朱以海欽定的,將做成系列連載。
從朱以海出生那年,也就是萬歷四十六年,佟·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以七大恨正式告天起兵叛明開始,記錄二十七年來,為大明殉難死節的忠義文武。
第一批殉節名單呈上,有孫承宗、史可法、盧向升、孫傳庭、左懋第、袁繼咸、倪元路、李邦華、劉鋌、曹文詔、黃得功、周遇吉、趙率教、滿桂、尤世威、蔡懋德、熊廷弼、毛文龍等十八人。
“建忠義祠,將這些殉節忠義,請入祠中供奉祭祀,臚列姓名,考證事跡,加謚加贈,恩蔭后人。”這十八人的首批名單也是朱以海欽定的,其中如熊廷弼和毛文龍一個是因黨爭獲罪而被朝廷處死,一個是被袁崇煥處斬。
但二人于大明抗虜有功,朱以海特將他們列入首批殉節名單。
至于孫承宗史可法等更不用說。
七十六歲的帝師孫承宗致仕居鄉,清軍入侵,率全家守城,城破后拒絕投降,被多爾袞下令綁在馬尾上拖死,孫承宗的關外戰略,也是曾扭轉過關外的頹勢的。
孫承宗死時,有五個兒子六個孫子還有兩個侄子八個侄孫,守城戰死,城破后,孫家一百多口人殉國。
孫承宗的遼東戰略,在當時爭議很多,朱以海不去過多探究對錯,但其滿門忠烈,卻是值得褒獎的。
尤其是如今,更需要頌揚這些忠烈事跡,給天下人做榜樣。
“孫承宗等十八人,皆追贈王爵、配享太廟、立傳加謚。”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美县|
浮梁县|
鄂伦春自治旗|
麦盖提县|
盐津县|
太原市|
柳州市|
巢湖市|
达州市|
武川县|
北安市|
伊宁县|
那坡县|
通州区|
福贡县|
宿迁市|
大关县|
湖口县|
长泰县|
政和县|
阿鲁科尔沁旗|
嘉定区|
达孜县|
竹北市|
拉萨市|
乌兰浩特市|
天长市|
牟定县|
长治县|
大埔区|
玉田县|
威远县|
股票|
宁夏|
冷水江市|
运城市|
德保县|
清镇市|
恩平市|
交城县|
德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