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703章 轟動-《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崔莊。

    紅布包著的大匾,被鄉紳們吹吹打打的抬來。

    “請李哨總、張哨副、趙哨副揭匾!”

    李寶泉趙小樓幾人都特地穿的很隆重正式,鎧甲擦拭干凈,外面還特披上罩袍,今天是南陽府南召縣崔莊鄉正式成立的日子。

    揭開紅布,鄉公所也就正式成立,大明也正式在南陽恢復設立了第一個衙門。

    李寶泉這一哨人馬出關,在大官嶺成功說報郭寶慶散寨歸農后,當天郭寶慶便派人請來了附近結盟的七八個寨子首領,這些寨子都是鄉紳們建立的寨子,大家過來吃了頓飯,聆聽圣旨,打聽了朝廷的政策后,都表示愿意奉旨散寨。

    接下來幾天,他們這哨人一一登門拜訪各寨,那些鄉紳、宗族型的寨堡,都很配合的奉旨散寨,僅有幾個賊寇型的寨子不愿意奉旨,李寶泉也不客氣,佛朗機、虎蹲炮打頭陣,重九頭鳥槍阻擊,然后鳥槍輪流放,再用盾牌頂在前面,幾乎都沒什么傷亡就拿下了寨子。

    這些寨子別看名頭挺響,但在真正的御營圍剿下,不堪一擊,戰斗意志也差,銃炮一響,好多直接就亂竄逃跑,等寨門一破,更是直接就鳥獸散,寨主們更是直接帶頭逃跑。

    

    破了幾個寨子后,砍了那幾個南陽有名的好漢,然后拿著他們的首級再去招安其它賊匪、流民聚集的寨子,再有郭寶慶等出面招降,事情就好辦的多。

    各個寨子聞風歸附。

    崔莊鄉是南召縣北部,也是南陽盆地北邊,處于伏牛嶺北沿,在古代也是楚國北部邊境,其境內既有幾條重要通往陜洛的通道,也有連綿山脈,古楚長城在這里經過,曾經修過許多防御設施,有許多城寨關隘。

    歷經兩千年,仍保有各朝各代的許多關墻、城寨等。

    崇禎以來中原大亂,這里的本地鄉紳、流民甚至盜匪也大多進山,占據這些險要的關城、山寨,重新修葺后據守,一邊在周邊墾荒放牧,艱難求生。

    第一鎮御營到來,雖只來了一哨人馬,可紹天帝都已經就在魯陽關了,大家見了明軍御營的良好軍紀,以及皇帝的諭旨,也是紛紛受招。

    幾十座大小寨子一起散寨歸農,本地有名望的寨主、士紳、族長們齊聚崔莊。

    這座由崔姓家族在古路河、黃鴨河、獅子河三河交匯處的平原上建立起的莊寨,在明末也是經歷了各種威脅,仍然屹立不倒,有高大堅固的莊墻,甚至還有護城河、吊橋等。

    如今,這里成為新設的崔莊鄉的鄉公所所在,崔莊鄉團練,也正式在此成立。

    哨副張其倫暫代崔莊鄉鄉長一職,郭寶慶暫代副鄉長,哨副趙小樓暫代崔莊團練營官,岳家寨的岳貴暫代崔莊團練營副,而程家寨的程升則暫任崔莊巡檢。

    岳貴自稱岳武穆之后,說是岳飛第五子岳霆后人,他們是早年間從魯山縣岳村遷來,在此也傳有數代。

    先前也結有岳家莊北寨、南寨等兩個寨子,人丁多,實力強,名聲也不錯。

    程升祖上也了得,是唐朝驃騎大將軍程咬金之后,北宋理學二程那也是他家祖上,程升祖上從南陽尹川遷來此,繁衍生息,也成本地大族。

    此外崔莊的崔氏,據說也是隋唐時的清河崔氏后人,明初時從北方南遷至此,繁衍十一代,也人丁眾多,一方名望。

    另外孔家莊、孟家莊、顏家莊等更都稱是孔子、孟子、顏回等圣賢后裔,其它比較有名望實力強的家族是賀家、李家、魏家等,賀家自稱祖上是賀知章,明代時出了賀自鏡名震朝野,皇帝賜封為天官、通議大夫,賜莽袍玉帶等,其子孫一支從鎮江遷到此,也是繁衍數代。

    這些名門大族還是很有底蘊的,在崇禎年間,他們基本上都扛下來了,在山中建立堡寨,雖然也大受打擊,但根基還在。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兴市| 灵武市| 大姚县| 青铜峡市| 中牟县| 河东区| 齐齐哈尔市| 永仁县| 十堰市| 利川市| 阿克苏市| 泰宁县| 武平县| 密云县| 杂多县| 吴旗县| 安乡县| 十堰市| 鄢陵县| 抚松县| 林西县| 勃利县| 高雄县| 岑巩县| 江源县| 靖西县| 永泰县| 开原市| 论坛| 屏东县| 定结县| 图们市| 深泽县| 建水县| 阿拉善盟| 闻喜县| 望城县| 开原市| 莱西市| 达孜县| 栾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