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朝日鮮明-《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朱以海是知道高麗長城的,也叫千里長城。
不過這個千里,是高麗里,實際上是七百四十里左右,這條長城防線始建于高麗德宗在位的公元1033年,距今六百一十六年了。
最初是高麗王朝為奪回鴨綠江東的保州城,才臨時決定修建的邊境石壁堡壘。后來為了防止遼國南侵,工程不斷推進。
高麗長城很快就衍生到西起鴨綠江入海口,同時連接北部威遠、靜海、興海、寧德等十三座邊城,直到半島的東朝鮮灣咸興附近海岸為止。
這道高麗長城,此后直到元末明初,都還一直是朝鮮與中原的邊境線。在元憲宗時,高麗人趙暉和卓青聯(lián)合叛亂,殺了和州官吏,并將和州以北之地獻給元朝。
元朝遂在和州設(shè)置雙城總管府,命趙暉為總管、卓青為千戶長,此后,高麗長城東段,便不再是國境線,元朝在長城東南設(shè)立雙城總管府,元、朝的邊境線,就是雙城總管府,雙城總管府的最南界,為鐵嶺衛(wèi)。
“元末時,紅巾軍北伐,其中關(guān)鐸一支攻大都不下,便進軍遼東,破遼陽,然后又攻入朝鮮,還破了朝鮮都城,不過最終因為遠征后勤不濟,為高麗大將李成桂所敗。”文安之講道。
朱以海是知道這個事情的,當年關(guān)鐸和潘誠率軍四萬北伐,最后一路打到朝鮮,攻破高麗王都西京平壤的時候,朱元璋還沒拿下南京呢。
二十七歲的李成梁在此戰(zhàn)中嶄露頭角,以兩千精兵先截斷了紅巾軍后路,斷其糧餉,然后誘紅巾軍出城作戰(zhàn),最后高麗大軍殺到,紅巾軍大敗。
李成桂就是出生于雙城總管府鐵嶺的一個高麗地方豪強之家,李成桂是踩著紅巾軍成名的。
甚至高麗王朝,還趁著紅巾軍把元朝在遼東大敗元軍,而趁勢就把空虛的鴨綠江下游的全部土地都奪取了,后來李成桂率軍殺回王京,把高麗國王給推翻,自己篡位稱帝。
并趁機將鴨綠江上游的女真和長白山女真征服,把版圖擴張到了長白山。
而中原也由朱元璋一統(tǒng)。
李成桂奪取北境后,向大明上書請求修好。
朱元璋此時才發(fā)現(xiàn),元朝在朝鮮北部的直轄領(lǐng)土,也就是原高麗長城以北,以及東南的雙城總管府,全被李成桂趁機占了。
朱元璋于是打算重置鐵嶺衛(wèi)。
此事引的李成桂巨大反應(yīng),立即揮兵數(shù)萬北上,準備不惜跟大明一戰(zhàn)。
后來朱元璋為了全力收復(fù)云南,最終選擇保留鐵嶺衛(wèi),但北遷到鴨綠江以北,設(shè)立在遼寧。
一直到了朱棣繼位后,招撫東北女真各部,設(shè)立奴兒干都司,此時朝鮮已經(jīng)越過長城邊境,把長城外直到鴨綠江、圖們江的北地,侵占許久了,他們甚至攻滅了在此地的女真各部的據(jù)點。
面對這個情況,朱棣沒有再發(fā)兵南征,而是承認了既定事實,和朝廷約定以鴨綠江為界,北屬大明南屬朝鮮。
這段歷史,朝鮮史載太宗賜土。
太宗自然就是明太宗朱棣,只是后來嘉靖把朱棣改尊為成祖。朝鮮人對這段歷史,意思是太宗仁厚,把這塊地賞賜給了我們。
這也是他們占據(jù)的法理依據(jù),太宗皇帝賞賜給我們的,你們大明總沒理由再要回去。
后來明宣德年間,朝鮮世宗又發(fā)動豬婆江戰(zhàn)役,將圖們江一帶的女真人據(jù)點悉數(shù)攻破,和明朝正式劃江而治,也從此確定了明朝邊界線。
不過當初朱棣為了監(jiān)視朝鮮,特意在鴨綠江北和圖們江北,設(shè)立了建州三衛(wèi),本意是防止朝廷人得寸進尺,卻沒料到為大明埋下隱患,最終建州女真坐大,居然入關(guān)中原。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兴仁县|
高雄市|
鄂伦春自治旗|
十堰市|
济宁市|
临高县|
大竹县|
同仁县|
蒲江县|
蕲春县|
南平市|
虹口区|
偏关县|
买车|
武胜县|
东港市|
驻马店市|
玉环县|
东乌珠穆沁旗|
开鲁县|
灵川县|
渑池县|
壶关县|
明星|
湖州市|
怀柔区|
大足县|
汝州市|
奇台县|
凤台县|
绥阳县|
福鼎市|
聊城市|
乐平市|
西平县|
沾化县|
牟定县|
偃师市|
宜州市|
昌黎县|
珠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