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長安亂-《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凡蒙古、色目人,聽與中國人為婚姻,不許本類自相嫁娶,違者杖八十,男女入宮為奴。”
“禁止胡服、胡語、胡姓!”
“禁回教!”
······
陜西,西安府更名長安府,長安城東面臨潼縣,就在驪山腳下,縣內有許多回人村莊。
整個陜西,回民過百萬,而在整個西北陜甘寧回民不下二三百萬之多,雖然數量還不及漢人,但是其數量已經非常巨大。
回漢因習俗等問題,素不相睦,時有摩擦。
縣衙前,新任縣令派人張榜告示,宣達朝廷最新旨意。
“早就該如此了!”
縣衙八字墻前,幾名漢族士子看到這告示后,十分高興,大聲的誦讀起來,引來許多百姓圍觀。
一位老秀才捋著胡須道,“這不是新鮮事,都是當年太祖開國后所訂之制啊,想不到二百多年后,紹天帝又重新頒布了。”
“紹天帝那是英明類似太祖,自然得維持太祖制度,那些色目人元朝時就欺壓在咱漢人頭上做威作福,咱太祖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結果還是對他們太仁慈了。如今倒是在咱地盤上,跟咱爭斗,太不像話。”
有人問,既然當年太祖頒布過這樣的旨意,怎么這現在還有這么多回回?
老秀才道,“那是因為當年成祖靖難之時,乃是以北攻南,麾下許多回回色目,所以后來便對回回又放開一面,甚至允許他們引導外教人與回回通婚后改姓回教,這才導致二百多年后的今天,這西北都快被回回占據了。”
從明初開始,西域回回不斷內遷,到正德年間,已經達到一個很驚人的數量,嘉靖后雖漸趨平靜,可仍未停止。
入居內地的西域突厥諸部回回,見于記載的就有十五六萬戶之多。在大明朝,回回雖然失去了在蒙元時代占據的優越地位,但他們通過回教,婚姻喪葬飲食等統一,與漢族有嚴格的分明,而且在幾百年時間里,他們也基本上以漢語為主,卻又是大分散小聚居形式,始終與漢保持著隔離。
他們通過不斷的遷徙與組合,在此時全國范圍內已經形成五大聚居區,西北聚居區,云南聚居區、中原聚居區和華北聚居區以及江南聚居區,其中人口聚居數量最多最明顯的就是陜甘地區。
陜西回回數量超過百萬,占人口總數起碼一成五,而甘肅回民更多,超過了兩百萬,占甘肅人口一半以上了,甚至可能達到了五分之三。
人口的大量增加,尤其是聚居模式,以及人口占比的提升,讓西北的回回幾乎完全轉為了族內通婚,其次就是回教經堂的影響力更加擴大,他們更加排外。
因為是大分散小聚居模式,所以數量最多的陜甘地區,回回也基本上是以村落的方式分散聚居,一個個的聚居點,與漢民相鄰。
這種模式與嶺南的土客村莊相鄰而居類似,因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漢回村莊比鄰而居,矛盾沖突越來越嚴重。
回莊報賽演戲,不準漢民去看。漢莊演劇,也貼告條,不準回民去看。
若是有漢回小孩子跑去看戲,或是有人跑去別族售賣瓜果等,就會被對方毆打攆趕。
而有時相鄰兩個回漢村莊,為了爭奪水源等,更容易爆發集體械斗,這種械斗打起來非常激烈,甚至可能會引發附近周邊許多同族村莊加入,雙方死傷慘重。
而回民好斗,他們自己回教這些年也有新老教派之間的矛盾。
從唐代時大食東征,回教東傳,此后數百年來,中國境內的回教其實基本上都是遜尼派的,都承認四大哈里發為正統,在中國境內的是其分支底格目派,底格目派是最早傳入中國的新月教派,又稱老教派,他們的教義相對保守和溫和,并不主張積極的擴張。
形成守舊傳統,反對標新立異,堅持按老規矩辦事,傾向于漢地本土化,教立了教坊制組織,他們還比較重視文化教育,在寺內開展經堂教育。他在中國近千年,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他們的教派禮儀中甚至引入了許多漢族的風俗習慣,相對溫和保守。教坊的組織形式是“三掌教”制。由領拜伊瑪目、講經宣教的赫蒂布和呼喚禮拜的穆艾津(宣禮師)組成。
但是明末時,受葉爾羌汗國的影響,蘇菲教派傳入。
蘇菲教派又被稱為神秘主義教派,葉爾羌的黑山派、白山派都屬于蘇菲派,蘇菲派準確的說是蘇菲主義,而不是如底格目一樣的教派,相比起傳統守舊的底格目派,他們更激進些。
這些年許多蘇菲派的人在西北傳教,他們被統稱新教,而新教里又有各個不同的派別,在中國,他們被稱為新教門宦,新教門宦越來越多,甚至大門宦里又分出了新的門宦。
新舊之爭越來越激烈,而新舊激進的教義,也讓回漢沖突加劇。
傳統守舊溫和的底格目派入中國千年,都與漢族相安無事,但隨著新教的各個門宦迅速發展,加上明末整體社會秩序的崩塌,使的如今陜甘變成了一座活火山。
回教中的伊瑪目、阿訇等,本來只是教里的老師,類似于其它教的牧師、和尚等,開始并沒有賦予特殊地位,也沒有特殊要求,他只是一個老師,可心娶妻可以生子,也可以經商謀利,還可以做官當差,不必穿特殊的服飾,這與儒家的夫子倒是類似。
在元代,他們就被稱為回回大師,在明朝,也被稱為老師夫。
大明的漢人接受以四書五經為核心的私塾教育,而回民則建立起兼具有私熟和寺院特色的,以回回十三經為主的經堂教育。
阿訇們就是經堂的老師夫,他們在回人中是少數能識文斷字,是有學問的人,也是精神和文化的導師。
在地方鄉里,他們就相當于漢人里的士紳族老們,在百姓中威望很高,時間久了,這些阿訇們就出現了世襲地主教長。
形成了回回里的門閥,其特點就是阿訇們擁有的威名權力大,他們以地主身份收租,還通過念經盤剝教徒,通過世襲相傳,代代積累,這些教長便形成了門閥。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岐山县|
青河县|
全椒县|
太原市|
定远县|
瑞金市|
那曲县|
青海省|
石渠县|
德庆县|
绍兴市|
阿拉善左旗|
富锦市|
芦山县|
岳西县|
应城市|
奉贤区|
贺州市|
许昌县|
永修县|
临海市|
民乐县|
新余市|
巩留县|
长春市|
拜城县|
曲沃县|
连云港市|
乌鲁木齐市|
阿坝县|
台湾省|
遂川县|
万安县|
类乌齐县|
宁波市|
普陀区|
汝南县|
大石桥市|
莱西市|
永康市|
辽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