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焉耆-《海上升明帝》
第(1/3)頁
盛夏。皇帝離開越來越火熱的吐魯番,西州的高昌新城已初具雛形,西邊的天山屯堡也已修成,禁軍侍衛著皇帝穿過博羅圖山和海都山。
眼前豁然開朗,不再是茫茫戈壁、沙漠,進入了開闊的盆地綠洲。焉耆盆地,這里是曾經的焉耆國。
朱以海在馬上打量著這片山間盆地,這里的風景與河西走廊至吐魯番一路上的風景完全不一樣。
相比起吐魯番的干燥,這里氣候濕潤,水草豐茂,河流縱橫、農田廣袤,而且城鎮密集。
博斯騰湖,焉耆、庫隴勒、玉古爾、尉犁、鐵門關·····
“這里是西域最合適居住的地方,焉耆比南疆喀什、和田、阿克蘇等地水源豐富,幾乎很少有沙塵暴困擾。比起北疆的天山北坡、尹犁河谷、塔城、阿勒泰等地氣候則更暖和。這里猶如塞外桃花源!”王洪是錦衣衛的高級密探,在西域呆了超過十年,幾乎走遍了天山南北,翻越了蔥嶺東西,甚至曾深入河中地區,對于西域可以說跟自家院里一樣了如指掌,他在向皇帝介紹焉耆盆地的時候,直言這是最宜居之地。
就算論起戰略地位來說,依然也是十分突出。焉耆盆地是山間斷陷盆地,四面高山環繞,相對封閉,東西長約三百五十里,南北寬約一百六十里,這里既是天山南北的交通要道,也是氣候交錯帶。
受博斯湖水域調節,這里的冷熱變化不是很大,氣候宜居,盛產葡萄。
更難得的是博斯湖是一個巨大的天然澹水湖,盆地內主要河流開都河也水量很大,在西游記里這條河正是鼎鼎有名的通天河。
秦漢時期,這里的焉耆國就是西域三十六國中最繁華的城邦,唐代在焉耆設立都督府,這里成為大唐安西四鎮之一。
焉耆東通吐魯番,北接烏嚕木齊,往西接庫車、阿克蘇,往南接若羌、敦煌。
此地既有沃土可農耕,也有水草可放牧,而且交通便利,處于絲路之上,工商貿易極有利。
從軍事上,焉耆盆地相比起吐魯番盆地、準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大盆地,相對較小,卻更有利于防守。
其鐵門關,還曾是天下名關之一。葉爾羌在此設立了庫隴勒總督。之前準噶爾等衛拉特聯軍兩攻焉耆,曾經占領過半個盆地,準噶爾人甚至還把焉耆改名為喀喇沙爾,意為黑城。
可惜準噶爾人最后沒能攻下,最后還把到手的烏、吐、哈給丟了。只是葉爾羌之前打退了兩次衛拉特的進攻,但這次卻被明軍一舉攻占了整個盆地。
明軍拿下焉耆盆地比較輕松。吐魯番總督阿木倫在東疆自立,歸附大明朝,使的焉耆直接失去了東邊的屏障支援。
葉爾羌汗阿不都拉哈汗雖然親起大軍離開葉爾羌東進,結果他剛離開都城,其長子喀什總督堯勒巴斯就叛亂了,在白山派的挑唆下在喀什自立為汗。
阿不都哈拉氣的直接調頭去平亂。其弟阿克蘇總督雖宣稱要出兵勤王,結果卻是借機招兵買馬,實則在阿克蘇割據自立。
扼魯特汗國的徹辰汗鄂齊爾圖率部從北面尹犁河谷南下,翻越天山,進攻拜城、庫車,讓這位阿克蘇總督也自顧不暇。
南疆也徹底亂起來。庫瓏勒總督帶兵救援西邊的庫車,結果在吐魯番筑高昌城的朱以海果斷的調兵南下。
皇帝早就在盯著焉耆了。之前趁哈密白帽暴動,趁虛而入,搶先準噶爾人一步奪取哈密,然后又以準噶爾人的進攻迫使吐魯番總督阿木倫歸附,等他們打的不可開交,吐魯番扛不住時,明軍趁勢進入吐魯番,甚至在瑪納斯也建立一支靜塞軍。
焉耆這塊嘴邊肉,早就被皇帝視為禁臠。有沒有堯勒巴斯王子的叛亂自立,鄂齊爾圖都會奉旨出兵南下阿克蘇。
西邊阿克蘇、東邊吐魯番全亂起來,焉耆自然就孤立無援。明軍此時出兵,不過是水到渠成,手到擒來的事。
偏偏這庫隴勒總督還帶兵去救援庫車,只顧的了頭,沒顧到尾,明禁軍精銳早就等著這一刻,大軍迅速西進,日行二百里奔襲。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海县|
五原县|
从江县|
韶山市|
云阳县|
嘉鱼县|
张家界市|
阜新|
苗栗县|
望都县|
成安县|
敦煌市|
木里|
玉门市|
安岳县|
中江县|
沾益县|
曲沃县|
清水河县|
凉城县|
红河县|
昭平县|
安阳县|
神池县|
江北区|
仁化县|
乳山市|
桓仁|
安平县|
平武县|
扶风县|
宁武县|
咸丰县|
会宁县|
鸡西市|
涟水县|
筠连县|
阿克苏市|
兰溪市|
海口市|
阿拉善右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