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黎州偏遠,屬邊陲之地。多年來,飽受外族摧殘。我也多次向朝廷上奏折,希望朝廷可以重視黎州的問題。 然而……然而朝廷似乎對黎州并不上心。故而,只是比其他各州縣,多增派五百人常備軍。 這……根本不足以保證邊陲縣城的安危。老實說,黎州百姓對朝廷,大多不滿,我自己也是如此。 面對各蠻族的侵擾,朝廷不在意。但你蜀王,卻能護佑黎州百姓,也能為了黎州百姓而威脅震懾各蠻族……” 李儒躬身:“我李儒心有民族大義,可舍小忠,成大義。” 李愔眉頭微皺,舍小忠,成大義? 這李儒,或許是和愛民如子,曉民族大義的君子。 卻,絕對不是一個忠心的臣子。 但,李愔依舊敬佩他。 因為,這樣的思想,反而是擺脫了一絲封建的,值得人尊敬。 忠,要忠的有理。 而不是愚忠。 顯然李儒,明白這個道理。 李愔也明白,所以他理解。 于是,看了一眼黎州城的百姓們,李愔開口: “從現在開始,黎州城,是我李愔的!” “恭迎蜀王……”百姓們高呼。 李愔露出一絲笑容。 隨后,入了黎州城縣衙,李愔了解了一些黎州的情況。 隨即下令,售賣農藥,解決蝗蟲。 同時,讓人在黎州城招兵。 他需要擴大兵力,因為他覺得,李世民要跟他開戰了。 雙方已經磨了幾次,李愔的態度,已經非常明確。 這種情況下,李世民肯定會開戰。 在黎州城里呆了一天,李愔招兵一千人,都是身強體壯的年輕小伙子。 這一千人,加上兩萬五黑甲騎兵,加上一千白馬義從、一千武侯衛。 算起來,李愔已經有兩萬八千多兵馬。 就憑借這樣的兵力,在劍南道,是絕對沒有任何怕得了。 至少,在益州,李愔可以完全不怕李世民。 因為,益州向來山水險峻,地勢非常的易守難攻。 一旦占領,李世民就算想從其他地方調遣軍隊來攻打李愔,也非常難。 益州蜀地,山多水多,道難且路險。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