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齊平寫完一頁,又倒著寫下一頁,文字洋洋灑灑,竟是無一錯漏。 “……靜動于形,音聲于發……也樂者樂夫。” 齊平寫完最后一個字,隨手丟掉毛筆,反問道: “倒背如流便是學問?那我這般,便是有學問了?” 那講讀官啞口無言,臉龐一陣紅,一陣白。 門外,一些好事的旁觀者也是嘖嘖稱奇。 誰都沒想到齊平竟會用這般簡單粗暴的方式回擊。 …… …… 就在齊平與大儒們發生沖突的同時。 另外一邊,一輛馬車駛入了皇城。 車內,年近古稀,須發皆白的宋九齡面無表情,靠著柔軟的車廂。 距離科考放榜結束,已過數日,擔任主考官的翰林院眾人一下清閑了起來,宋九齡歇了幾日,忽而于昨日聽聞朝中發生一件大事。 鎮撫司一名百戶的案子驚動朝野,那百戶官七步成詩,將都察院一群人罵了一通。 此事雖匪夷所思,但金鑾殿上發生過的亂七八糟事著實不少。 更稀奇的都有,本也不在意。 只是后來,又驚聞,皇帝不知怎么想的,竟將委任那六品武官為東宮講讀,且非授武道,而是文課。 這個消息登時驚動了這位文壇泰斗,東宮太師。 性子耿直,或者說有些迂腐,食古不化的宋太師豎起眉頭,意識到此事于禮不合。 “太子授課何其重大,豈能由一武夫指點?” 宋九齡坐不住了,一早起來,便乘車朝皇宮趕。 想著定要勸諫皇帝,收回成命。 只是進入皇城后,他又改了主意,拉開車簾,說道: “先去東宮。” 宋九齡是個嚴謹之人,決定先去核實情況,了解下那百戶的深淺。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若是有本事,還則罷了,若是當真如傳言所說,老夫身為太師,定不能袖手旁觀。”宋九齡暗忖。 “是,大人。”車夫聞言,調轉了方向。 不多時,抵達詹事府,守衛見是太師車駕,趕忙通報,一名官員小跑著迎接出來: “宋太師,您怎么想著來了?” 宋九齡吹胡子瞪眼:“老夫乃是太師,為何不能來?” 官員苦笑,解釋說并非此意,說道:“太子眼下正在讀書……” 宋九齡搖頭:“不見太子。老夫聽聞,陛下新委派了一名文學講讀,是個鎮撫司的百戶?可有此事?” 官員一怔,點頭說道:“有的。齊講讀方才過來,下官將他送去文華堂那邊了。” 已經來了?宋九齡意外,扭頭重新上車:“去看看!” 車輪滾滾,又離開了。 …… …… 秋風打葉。 房間內,當齊平似笑非笑,問出那句話來,原本氣勢洶洶的大儒們同時啞火。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