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就像你說的,我只是想要一個結果。” 帕尼認真的說道:“分開之后,尼坤總覺得是他對不起我。我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就好像,我是一個需要被過分保護的脆弱女人。雖然我知道他是真的為我好,可是我真的不喜歡這種感覺。” “分開了,是好事。我們并不合適,或者說我們只是在大多事情上有相似之處,卻根本沒辦法互補。這樣的感情,確實沒辦法走的長遠。現在結束了,任何人都不應該背負著什么負擔,不管好壞,都不應該。” “所以,需要一個理由,讓彼此覺得互不相欠。”帕尼說道:“所以,我跟他說,我已經和你在一起了。我不是這段感情中被照顧的人,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而他也不需要覺得,當時的那件事是多么嚴重,看,我根本不在乎。我可以很輕易的結束和開始一段全新的感情。” 帕尼這些話說的,單獨聽都是合情合理,但是本質上卻自相矛盾。一會是感情,一會是擔當。一會想保持獨立的自己,一會又甘愿成為一個如同綠茶一樣的角色。 不過,王太卡卻看明白了。 畢竟,也是老精神病了,久病成醫,在很多心理學推測上王太卡甚至比很多專業心理醫生更在行。所以王太卡很快就在內心推測出了帕尼的真正想法。 有些事情,越是表現的敢于面對,其實就越是無法面對的表現。這個說起來好像挺矛盾的,但是事實的例子數不勝數。 就像一個小偷,偷完東西之后再回到現場,聽到這里的人在議論紛紛,那么這個小偷會做什么? 偷偷離開?并不是,這看起來是合理,卻不符合人性的特點。人性的特點就是自欺欺人! 所以這個小偷會大聲的呵斥那個偷東西的人,甚至比那些議論紛紛的人顯得更加憤怒。這樣,才是隱匿的最佳辦法,那就是變成最不可能的人,開始自欺欺人。 同理,帕尼剛剛說了那么多,一會是感情的公平,一會是個人的獨立,但是到了最后才說出了一個非常現實的事情。 帕尼剛剛最后說的是“我不是這段感情中被照顧的人,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選擇。而他也不需要覺得,當時的那件事是多么嚴重,看,我根本不在乎。我可以很輕易的結束和開始一段全新的感情。” 這句話的核心其實只要三個字,“那件事”。 哪件事?自然就是尼坤瞞著帕尼,把帕尼的父親和哥哥都接到韓國,想來一個世紀大和解。從始至終,帕尼說的東西全都是空話,只有這么一件實打實發生的事情,用這么隱晦的語言說出來,生怕像是被人注意到。 可在王太卡面前,這些東西都無所遁形。所以王太卡敏銳的意識到,帕尼心里應該是不愿承認自己過往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