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孫權與劉備終于就赤壁大勝的戰果分配問題達成一致意見,由于劉封在赤壁先登之功無可辯駁,劉備一方終于爭到了比歷史上更多的實惠。 孫權、劉備達成一致,將共同上表朝廷,保舉劉琦為荊州刺史,保舉孫權為揚州刺史,這樣一來,對劉備的好處有二個。 一是孫權、劉備一起上表,這表明劉琦的官職得到了孫權的確認,以后從大義上來講,劉備以劉琦的名義在荊州發展是名正言順,就不存在向孫權借荊州的說法。 二是可以以劉琦的名義,征討還隸屬于曹操的荊南,劉琦是荊州刺史,當然可以管轄長沙、武陵、零陵、桂陽四郡。 除了劉琦升任荊州刺史外,劉備還爭取到了在潺陵開左將軍府,駐節的權利。 其實,按劉備左將軍、豫州牧的官職,在荊州開府只要劉琦認可就行,根本不需要經過孫權的同意。但劉備考慮到聯盟的因素,還有潺陵就在江陵的對岸,有可能會刺激到周瑜,經過孫權認可是防止以后扯皮的穩妥措施。 這些事情說起來容易,談起來難。 諸葛亮和魯肅來回反復的商議了多次,才始敲定最后的協議。 相比對荊州有更大野心的周瑜,魯肅相對來說更加溫和一些。 當然,為了得到這些實惠,劉備也付出了不小的代價。 其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在周瑜的強烈要求下,劉備必須派出關羽、張飛等得力大將,協助周瑜攻打江陵,周瑜這么做也是無奈之舉。 因為,孫權已經在合肥發動了征討戰事,吳軍兩線作戰,實在沒有太多的部隊來支援周瑜,這也是歷史上甘寧在夷陵被圍,周瑜只能讓凌統守空營的原因所在。 劉備麾下,真正能打的將領,就是關羽、張飛兩人,趙云、陳到、魏延等人此時雖然有些名氣,但聲望不能和關、張相比。 周瑜這個要求,相當于直接卸掉了劉備的左膀右臂,以周瑜的判斷,劉備在沒了關、張之后,要攻打其他地方甚是不易,就算能拿下一些城池,也是不起眼的邊角料。 本來,周瑜還想把劉封再調到自己麾下,但劉備這一回終于雄起了一把。 華容道上的一番推心至腹的攀談,讓劉備認識到,劉封這個義子不僅勇猛善戰,而且戰略眼光出眾,很有獨到的見解,這是他身邊可培養的下一代優秀人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