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山上有一條河終年流過落云村,以前村里澆菜地里的水都是用這條河里的水,因為村子里建了大量的菜地,開墾的荒地也很多,所以用水的量增加了很多。 林昊突然發現來了村子這么久就沒發現村子里有水庫一類的設施,而在小青山那里修建一個小的水庫還是能夠實現的。到時候既可以在水庫里養魚,還能開發一些水上游樂項目。比如劃船,釣魚之類的活動。 想到這些,林昊便去找了老村長。林昊將自己的來意向老村長說明后,老村長毫不猶豫的就同意了林昊的想法,組織村里的壯勞力一同去小青山修建水庫。因為修建水庫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專業的知識去選址,建設還有要考慮修建后大壩能夠承受的極限,定期放水。防止大壩被水沖毀。而且建造大壩的話還能夠抵御山洪的爆發,雖然近些年沒有遇到過洪水,但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有居安思危才能生活的更好。 為此,林昊找到了吳老,希望他能介紹個個好點的水庫設計師。當吳老聽到林昊說要帶著村里人建造水庫的時候也是吃了一驚。不過很快就平復了下來。雖然說修建水庫難度是大了點,但是畢竟是有利于村子的發展的。 為此吳老還是暗暗在心中感到惋惜,因為林昊根本就沒有進入仕途的打算。實在是太浪費他的才能了。如果林昊能入仕途,至少應該能改變整個磐山縣的發展。 吳老給自己的一個老伙計打了通電話,“愛華老哥,我是建國啊。這些年你過的還好吧?”吳老跟李愛華在電話里嘮起了家常。 “有事說事,有屁就放。”李愛華脾氣暴躁的吼道。 “好好說話,我這不是有個后生找我幫忙,要我介紹一個水庫建筑方面的專家嗎?我就想到你個老伙計現在應該閑的快長蘑菇了,就想問問你來不。” “我日,早說嗎。沒事竟擱那說些臭氧層子的東西。”李愛華老人在電話里說道,“我收拾下東西馬上就過去。” “老太婆,趕快收拾東西。我們去找吳建國那個老東西去。之前聽說他那兩口子躲進山里找了個高人給自己看病,現在療養的非常好,我們也去看看。”李愛華對自己的愛人說道。 “你還是這樣的火爆脾氣。我們去歸去,但要先告訴孩子們一聲才好,免得他們擔心。” “那幫子兔崽子能有那個好心,不用理他們。”李愛華口是心非的說道。 收拾完東西的李愛華跟他的愛人便出門坐上了前往磐山縣的列車。歷經十五個小時的漫長旅程,他們終于到了這個依然顯得貧困的小山城。群山環繞的小城,環境還是不錯的。就是交通不太便利。車站還是那個老舊的小站,看樣子每天可能連一趟列車都不一定能保證。 縣城里也只有為數不多的公交車滿足著這里人們的出行,私家車并不是很多,通往其他城市的公路也是盤山路,很是考驗開車人的駕駛技術。也許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這里的山林環境保持的很好,沒有被過度的開發。 吳老猜到自己的老伙計接到自己的電話后一定會馬不停蹄趕過來。所以便拉著林昊早早的在車站外等候著李愛華他們。當他們看到走出車站的李愛華,吳老便開口招呼了他們:“這邊,我們在這呢。” 看到正在向他們招手的李愛華,便拉著老伴兒的手向著吳建國的方向走了過去。手中拖著一個小小的行李箱。 吳老向李愛華介紹道:“這個小子叫林昊,他就是我之前跟你提到的那個醫道高人。這幾年經過他的調養,你看我是不是身體硬朗了很多。” “還硬朗呢,都快見馬克思的老家伙了。就別在嘚瑟了。”李愛華不服氣的說道。 “這位是我的老朋友,水庫建設方面的專家。李愛華。你可以叫他李老頭。” “李老,您好。”林昊連忙問候道。 “一路旅途奔波,我們先回村里休息一天在商討修建水庫的事情。”林昊將李愛華等人接到車上,先回到了落云蔬果店,接上趙虎。準備一會兒讓趙虎把車開回來。 當李愛華他們坐著船來到落云村的時候看到全村的人都在村外列隊等著他們。山民們都很樸實,沒有太多的壞心眼,之前聽林昊說吳老給他們請了一個大能人幫他們設計水庫的時候,大家都是高興的不行。 也許是感受到了這里山民的熱情,李愛華兩口子突然也生出了想在落云村定居的想法。連著幾日林昊跟李愛華李老每天都在小青山徘徊,經過幾日的觀察地位后,李愛華終于找到了合適的位置,確定了地點。 接著便是設計水庫,李愛華又是幾個通宵熬了下來。林昊擔心李愛華這樣身體會扛不住,便每日都熬了些藥膳送來。也許是因為吃了林昊送到藥膳,李愛華兩口子感覺身體似乎比以前更好了。 原本在村子里訓練的戰士們在得知林昊他們要去修水庫的時候,大家表示自己也愿意去幫忙。因為需要的人力不少,所以林昊并沒有拒絕。 大家照著李愛華畫好的圖紙,在之前先將材料堆積到了小青山事先選好址的地方堆放了起來。人多力量大,大家因為一同努力。水庫的建設是一天一個樣。因為有戰士們的幫助,水庫建的很快。除了因為天氣太冷無法建設的情況,水庫的建設基本就沒有停下來過。 轉眼間冬去春來,冬雪融化后匯聚的流水都流入到了小青山修建好的水庫里,從寬闊的堤壩上看到水庫因為融化的積雪形成的大湖,林昊早早的就讓老村長去縣里審批了下來。 水庫里養魚,這又是一門可以增加村子收入的好營生。放養在水庫里生長的魚,肉質緊實有彈性很受山外的人喜歡。林昊把水庫養魚的權限歸到村里作為集體的產業,沒有一個村民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