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平常他肯定要暗中指示人去嘲諷嘲諷程處默他們,但是這次他卻沒有。 心里一直想著等這次詩會結束,肯定能得到李世民和長孫皇后的夸獎。 李泰沒有指示,自然沒有人去找程處默他們的麻煩。 程處默幾人也沒有主動惹事,安靜的等著詩會開始。 “今年又是一年一度的詩會,多謝諸位能夠前來參加?!崩钐┟鎺⑿Φ恼f道。 “殿下,不知今年的題目是什么?” “是啊,我還等著大顯身手呢。” “許兄,我記得去年你做的詩,也就勉強能看吧?” “你又能比我好到哪去?” 李泰壓了壓手,大殿安靜了下來。 “諸位,前段時間母后重病纏身,讓本王非?;炭?,還好母后吉人天相。但是本王發現,現有的詩詞中,贊頌母親的卻非常少,因此本王將這次詩會的題目定位:歌頌母親?!崩钐┚従徴f道。 “殿下的孝心感人肺腑,實乃天下表率?!? “是啊,養育之恩大于天,理應歌頌?!? …… 李泰話音剛落響起一片贊同聲。 以孝治國的思想最早萌芽于西周時期,春秋戰國時期孔子創立儒家學派對其內涵進行了進一步擴充,將其升華人倫之本和治國之維,至兩漢時期被正式確立為一項基本國策貫徹施行。 漢朝官員的選拔方式就是舉孝廉。 孝廉,即孝子廉吏。 也就是說,要想做官,孝是前提。 在當時,如果一個人被傳不孝,即便再有才能也不可能為官。 自古以來,孝與忠便是相互依存。孝是忠的前提,忠是孝的升華?!抖Y記·祭義》記載“事君不忠,非孝也;蒞官不敬,非孝也;朋友不信,非孝也;戰陳無勇,非孝也”,狹義的孝指的是對父母長輩的孝敬和贍養,而廣義上的孝則包含對君主的忠心和對職責的忠誠,而這也正是統治者所看重的。 試想,一個自私自利,連對生養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盡孝的人,又如何指望他為官之后為君主分憂,為黎民百姓謀福? 忠孝可謂是古代道德的制高點,自然沒有人敢反駁。 加上李泰的身份,自然引起了一片附和聲。 李泰滿意的點了點頭,說道:“那大家開始吧?!? 李泰說完,一群侍女捧著筆墨紙硯走了進來。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