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世民頓了頓說道:“要是鄧不到秋收,就從各地應急糧倉抽調一部分,今年到目前為止,各地一直風調雨順,今年應該不會出現天災了,等秋收以后,再補充進去就是了。” 魏征雖然經常犯言直諫,但是他并不是死腦筋。 相反魏征在智謀和政治上的才能并不比房玄齡杜如晦差多少。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誅殺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自己安排到別的地方去,于是派人把魏徵帶來,問道:“你為什么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的禍事了。” 當時李世民手里已經沒有了兵權,要是李建成真的按照魏征說的去做,李世民即便造反,也沒有多大的可能會成功,大唐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 如果魏征真的是那種死腦筋,只要他覺得不對的事情,就要死諫,怕是早就被李世民給弄死了。 事實上,魏征雖然經常犯言直諫,但是他力諫的事情都是對的,李世民即便生氣,也沒有對他怎么樣。 大唐各地秋收時間不一,像江南等地,基本六七月稻子就熟了,而北方的麥子就要到九十月份去了。 如果只是動用三層的情況下,確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陛下,動用一部分應急的糧食可以,但是山東河南兩地的絕對不能動。”魏征說道。 他還記得林軒說七八月左右,山東河南兩地會有洪災。 如果只是林軒一個人說,他很可能不信,但是就連袁天罡也這么說,他就不得不信了。 袁天罡的名聲他還是聽過一些的,所以為了以防萬一,他堅決不答應動用河南和山東的糧食。 “這是自然。”李世民點了點頭說道。 戴胄見魏征不說話了,才說道:“陛下,即便從各地應急糧倉抽調三層糧食,加上秋收的賦稅,最多也只能供應大軍八個月。” 大唐一年的賦稅,自然不可能只能供養大軍幾個月。 但是總不能把錢糧都拿來打仗吧。 他說的是官員的俸祿,和其他的開支除掉以后的。 “八個月足夠了,就算不能蕩平草原,只要能極大的削弱突厥的實力,也能為大唐換來百年安定。”李世民堅定的說道。 戴胄見李世民這么說,行了一禮退了下去。 他只是戶部尚書,只需要把該說的說出來就行了。 兵部侍郎韓瑗出列說道:“陛下,潞國公能不費一兵一卒,就讓吐蕃退兵,可見其才能,既然潞國公即將班師回朝,出征草原的時候,不如讓潞國公也隨軍出征。”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