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國時期,曹操一旨矯詔,才有了十八路諸侯討董。 那些諸侯能不知道董卓干的事情? 但是他們沒有出兵的理由,董卓做的事情,他們知道,但是普通百姓不知道。 如果他們無故起兵,就成了反賊了。 而所謂的矯詔,也是編出來的,根本不存在。 那些諸侯卻默認(rèn)了矯詔的存在,反正普通百姓也看不到。 官渡之戰(zhàn)時,陳琳寫的檄文被曹操稱之為可抵十萬雄兵,可見一個正當(dāng)?shù)某霰碛桑侄嗝粗匾? 漢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骨子里都討厭戰(zhàn)爭的。 一旦打仗,對百姓各方面都有影響,沒有正當(dāng)理由,就會失去民心。 民心這個東西,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 東漢認(rèn)真算起來,可以說從董卓廢帝就可以算是滅亡了。 但是以為西漢和東漢加一起存在了將近四百年,那些百姓對朝還是非常擁護的。 所謂的氣數(shù)未盡,其實就是還沒有完全失去民心。 所以民心對于朝廷,對于李世民來說還是非常重要的。 李世民有些擔(dān)憂的說道:“房卿的計謀很不錯,只不過如果阿史那社爾起了異心怎么辦?” 捫心自問,如果他是阿史那社爾,有機會掌握西突厥,他也不會選擇投降。 憑阿史那社爾現(xiàn)在的實力,肯定需要大唐的支持。 李世民擔(dān)心養(yǎng)虎為患,最后為別人做了嫁衣。 對于阿史那社爾,李世民不敢小覷。 如果當(dāng)年阿史那社爾不是一心想報復(fù)薛延陀,現(xiàn)在西突厥怕是都沒有泥熟什么事了。 “陛下,阿史那社爾是涇陽縣侯招降的,不如讓他去牽制阿史那社爾?”長孫無忌提議道。 林軒越來越被李世民看重,讓長孫無忌有種危機感。 以他的身份和地位,長孫無忌自信,只要李世民在,林軒就不可能動搖自己的位置。 但是李世民要是不在了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