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重要的是蝗蟲不吃蝗蟲,但是人在餓極了的情況下,可是會吃人的。 易子而食,可不是說說而已。 沒有經歷過的人,永遠無法想象那是一副什么樣的場景。 所以土豆的缺點對他來說并不算什么。 但是如果有能替代主糧的豈不是更好。 雖然已經有了從林邑國引進回來的占城稻,但是占城稻有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不適合北方種植。 雖然占城稻有耐旱的優點,但是耐旱它也需要水啊。 除此之外,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現在南方并沒有完全開發出來。 很多人都以為古代南方富裕,其實陷入了一個誤區。 在隋朝以前,真正富裕的還是北方。 一直到隋煬帝開鑿了大運河,加強了南北的聯系,南方才慢慢發展起來。 到了唐朝時期,南北基本持平,而唐末時期,天下大亂,大量人口南遷避亂,給南方帶來大量的先進技術,加上航海技術的發達,南方的富裕才超越了北方。 所以現在的江南并不是后世稱之為魚米之鄉的江南。 后世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覺得歷朝歷代一統天下的皇朝,都是從北向南,完成了一統,而朱元璋是唯一一個從南到北統一天下的皇帝。 不可否認,朱元璋能開創從南到被一統天下之先河確實厲害。 但是其中有很多必然性。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當時元朝皇帝昏庸,貪官污吏橫行,加上天災頻繁,導致天下大亂。 而亂的最狠的地方就是北方。 南方相對北方要好上許多,加上大量人口往南方遷移,不管是經濟還是人口都南方占有。 而歷史上其他的皇帝呢? 不是他們能力比不上朱元璋,而是當時的情況,南方支撐不起一個諸侯一統天下。 言歸正傳,雖然有了占城稻,但是南方沒有完全開發,供養不了整個天下,所以玉米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而且玉米不像小麥和水稻那樣不能適合南北的情況,玉米可是南北都能種。 雖然南方多水,但是能種的地方還是非常多的。 如果玉米推廣全國,那么只要不是那種持續特別久的干旱,大唐就不會出現糧食之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