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水泥長城的建筑規(guī)格,來自幾十年后戚繼光督造的長城樣式。經(jīng)過戰(zhàn)火檢驗的建筑格局,由水泥、鋼筋、鐵水組成的堅固城墻,讓眾人贊不絕口。 “除了造價高昂,老夫沒找到缺點。”劉大夏笑呵呵地說。 而劉健則把目光放到營建長城的工匠生活上。燒煤的火爐、保溫杯、吃飯用的鋁盆、煮菜的高壓鍋、覆蓋羊毛氈的移動板房、保暖的工匠大衣,工匠的伙食有羊肉和蔬菜,生活條件遠超余子俊修建延綏長城時期。 “太子殿下計劃了多久?”劉健背著手問負責工地的劉孝。 劉孝嘴巴緊抿,悲憤莫名地說,“我家小爺做事想到一出是一出。從我接到營建獨石口長城段的通知到現(xiàn)在半個月。” “爾等把老夫當傻瓜不成。從籌集鋼筋到生產(chǎn)水泥,調(diào)集5萬人手、準備運輸馬車,這是半個月里能完成的?”劉健 橫眉怒視,眼神帶著凌冽的殺氣,渾身散發(fā)濃重的官威。 內(nèi)閣首輔一發(fā)怒,巡撫、總兵等文武官員心中惶恐。包括駙馬都尉齊世美心里也在打鼓。 可朱壽身邊都是群什么人? 劉孝挺直腰桿,用內(nèi)侍特有的尖嗓門解釋,“收到小爺?shù)拿睿瑑?nèi)行廠的技術部出圖紙,財務部預算,銷售部下訂單,生產(chǎn)部生產(chǎn),倉儲部調(diào)集物資,人事部招人。最后由西廠物流部負責送貨。各部分各司其職、精誠合作,有什么難得!” 劉健摸摸胡子思量,如果換成朝廷六部,從收到命令到調(diào)集人馬,或許會比內(nèi)行廠會做得更好。 “首輔大人。從小爺逗留宣府開始,內(nèi)行廠著手修建京師通往宣府的水泥路,也就是各位大人坐馬車疾馳時贊口不絕的道路。這條路花費六萬兩銀子,理應朝廷負擔。請問戶部何時可付款?”黃偉冷不丁出聲問。 “惡念值+1。” 劉健再次被黃偉氣到。以內(nèi)行廠做事的尿性,劉健認為修路費用連三萬兩銀子都不用。 劉大夏心中算了筆帳:“如果朝廷出面修路,所有費用不會低于十萬兩。”他曾主持黃河疏通工程,在戶部左侍郎任上致仕。說出的話很有分量。 黃偉呵呵一笑,笑聲中諷刺意味濃重。“以官府的效率和貪腐,沒有十五萬兩銀子修不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