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實打實的糧食-《大明第一禍害》
第(1/3)頁
這次的災荒事件讓朱壽收起狂妄之心。
西廠每月從海外送回的5萬石糧食,堪堪滿足內行廠的內部需求。隨著肅寧縣一千頃田莊中高產土豆、番薯和玉米相繼成熟,內行廠出現擺脫海外糧食依賴的征兆。
在此前提下,劉瑾和張永決定挑撥占城國5萬石糧食,入山東招收流民。好巧不巧遇到災荒,糧食被緊急抽調救助災民。別指望朝廷會歸還糧食。
朱壽是皇太子,他得到身份帶來的巨大優勢,也需要盡他的本分。朱壽對此無異議。
然而,巨大的危機包裹在災荒中。
李東陽提出遷移20萬山東青州災民入河套的計劃,給了朱壽致命的一擊。打的他渾身都疼。而且這一擊,有很多把柄是他主動交到李東陽手上。
朱壽遭受肉體和精神的雙重打擊!
為了降低冰河期對大明缺糧的沖擊,朱壽大力推廣土豆、番薯和玉米的耕種。肅寧縣田莊的收成經過西廠有意宣傳,嚷嚷得天下周知。番薯和土豆的畝產超過十石;對土壤種植要求高的玉米,也能達到5石左右。太子殿下有糧。
朱壽在此前收復河套的宣傳中,多次提到‘河套是塞上江南’。河套土地肥沃。
為了彌補河套的人力缺口,朱壽屈尊降貴接待每一位上訪的民眾。吸引大量在關內生活不順的人前往河套。
基于以上三點,朝臣們達成一致:太子有能力養活大量災民。
朱壽太能折騰,得罪太多的人。關鍵時刻只有弘治帝出言相幫。弘治帝硬是用皇帝威嚴,把朝臣原本計劃遷徙50萬災民降到20萬。
朱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在民望如日中天的時候,也難免會騎虎難下。便宜老爹為了他,同時杠上宗親、文臣以及部分勛貴。這20萬災民他不得收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板桥市|
饶阳县|
马边|
石台县|
洪洞县|
鄂温|
太仓市|
永仁县|
泰州市|
阳谷县|
池州市|
桐梓县|
莆田市|
濮阳县|
丰原市|
谷城县|
景谷|
克山县|
永靖县|
翼城县|
邓州市|
天等县|
巴林右旗|
垫江县|
延长县|
日土县|
台江县|
临邑县|
怀集县|
布尔津县|
修文县|
临江市|
滨海县|
宁安市|
新宁县|
昂仁县|
南召县|
凌海市|
吉隆县|
桂林市|
临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