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議和?-《大明第一禍害》
第(1/3)頁
馬車飛也似的駛過一支商隊,李東陽打開車窗逼準備高喊。
“本宮已經拿下遼東驛路管理權。驛路上經過的都是內行廠名下的商隊。李公省省力氣吧。”朱壽轉動僵硬的脖子笑道。
車廂里飄蕩著淡淡的茶香,擱在折疊桌上的茶杯輕微晃動。若一旁的人不是太子,身為茶陵詩派核心的李東陽定會詩興大發。但此時他只想讓馬車停下。
李東陽壓抑心中的怒氣:“殿下擅自離京,可知會對朝野上下造成多大的沖擊!您難道忘了山海關遇襲一事?”
“大明兵將無用,即便待在皇宮也會遭受蒙古人的攻城。倘若兵將戰無不勝,天下處處都是安全之地。”朱壽挑挑眉。真有危險他會坐上熱氣球升空,達延汗可沒本事上天追他。
李東陽抓狂:“殿下為何又要出關?”
“本宮一次都沒去過大寧,李公想去,正好順路唄!同時本宮親自參加把臺和琪琪格的婚禮,能他們撐腰,讓把臺震住膨脹的朵顏衛。想必李公不知道如今的大寧城在草原的地位吧?達延汗都不敢冒大不韙在大寧生事。”朱壽翹起二郎腿嘚瑟。
李東陽一臉無奈:“微臣攜帶圣旨前往甘州,甘州官府收到朝廷的公文。若等不到我等,必會引起軒然大波。”
“本宮在北方投入大量的銀子修路、重建驛站。保證能按時到達甘州。到漁陽驛了,李東下車休息會。”朱壽合上書本,讓人弄醒六部官員。
車隊在驛站停留半刻鐘,換上快馬、補充物資。在大家沒搞清楚狀態下,再次啟程。
驛站被清空,李東陽沒找到向外遞話的機會。他在絕望中,好似聽到弘治帝的怒吼聲。
那絕對是李東陽的錯覺,弘治帝忙著處理國事,把教訓兒子的事忘在腦后。
韃靼派使者遞上求和書,本就不太贊同出兵河套的官員接連上奏。
“自古馭夷之道,未嘗不以懷柔為上策。韃靼派出使者驅趕五千多匹馬停留在喜峰口等候入貢。我朝乃泱泱大國,應有天朝上國的氣度。”有大臣鏗鏘有力地奏言。
讓四方朝賀是史官筆下盛世的標準。韃靼破天荒的求和讓不少人走出土木堡之戰的陰影,姿態膨脹了起來。
劉大夏極力反對:“曾有韃靼使者入關探聽我軍虛實。如何斷定韃靼入貢是心懷誠意?”
“朵顏三衛和韃靼在喜峰口外起沖突,如果同意韃靼入關,會寒了朵顏三衛的心。”侶鐘持反對態度。喜峰口離青龍河很近,絕對不能讓韃靼人知道金礦的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梅河口市|
登封市|
邹平县|
海原县|
峡江县|
仁寿县|
辽阳市|
许昌市|
河西区|
定远县|
衡南县|
平安县|
宜兰市|
沽源县|
宝清县|
绥芬河市|
建德市|
上虞市|
奇台县|
乡城县|
区。|
长沙县|
诸城市|
盘山县|
榆中县|
江城|
石泉县|
柳江县|
苏尼特左旗|
苏州市|
镇坪县|
平武县|
巴彦淖尔市|
永宁县|
渭源县|
老河口市|
峨山|
肇州县|
封开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