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陛下怎么還不走-《大明第一禍害》
第(1/3)頁
弘治帝一行人走得極慢。
沿著京杭大運河,從山東乘到南京。祭拜了皇陵,從南京改換陸路,一路做馬車到杭州。留在杭州體驗江南好風光。
沿途一切費用開支、包括錦衣衛和地方守衛的俸祿,全由太子一人承擔。連謝鐸和秦纮都分到了一筆可觀的導游費。既然沒有動用國庫,京中又有太子監國,官員們對皇帝的出游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只因為弘治帝此行的目的地是云南。
太子把安南堵在窩里,用茶馬古道和老撾交好,令遠征軍恐嚇緬甸宣慰司。處置好了不安分的因素,接下來便是土改歸流。太子的‘土改歸流’,不單單只是廢除土司改用朝廷任免的官員,最關鍵的一環是對田賦的改革。
所謂賦稅是兩種概念。賦針對田畝征收的銀子,稅是對人口征收的銀子。此外還有徭役、雜稅等亂七八糟的。
太子想要改革。提出了‘賦稅等合為一,稅率同等,全體繳納。稅額一經認定,永不變動。’的口號。
今后百姓只要交一份稅銀。田畝、人口、徭役等合并為一,折合入田畝。官員、舉人等和百姓一樣,都要交田稅,而且稅金一致。定下每畝田稅的數目后,朝廷保證永遠不會改動。
也就是說,如果田賦改革成功,定下每畝交3錢銀。百姓每年根據家中擁有的田畝數交稅。只要大明存在一天,每畝3錢永不變動。
“開天辟地至今,還沒哪個朝代這么干過!稅銀減少,朝廷如何運轉?!”官員們奔潰。
太子答復:“除了田賦,還有關稅、商稅、專營稅等等。反正依靠現在的稅收,朝廷也是缺銀子的。要不,讓戶部和本宮對對賬?瞧瞧本宮私底下給國庫貼補了多少?”
官員們啞然。
過了幾天,戶部尚書秦纮提出告老還鄉,把戶部和太子的帳攬在他一人頭上。
可田賦改革的消息,還是流傳到了民間。
田賦改革的消息,除了吃虧吃定的皇親、宗室、勛貴,其余人的反應不盡相同。
對于官員們來說,如果將來子孫走不了科舉路,永不變動的田賦不會給子孫帶來負擔。但沒了免稅的特權,讀書人還能有什么用?
百姓生怕田賦改革后,舉全家之力供養子孫讀書,到時中了秀才、舉人也無法給家人帶來好處。進士可以有2000畝免稅權,舉人400畝、秀才80畝。假設將來田稅每畝3錢,80畝要24兩。很多百姓可能一年都賺不了24兩。
但能考取秀才、舉人的人家還是少數。大部分百姓只要想到今后不要服徭役,舉雙手雙腳贊同。有時候徭役比苛捐雜稅可怕。如果今后只交一次田賦,縣官不能隨意加稅,為禍鄉間的差役沒有要銀子的借口,這可是天大的好事!
太子是大家贊同或反對,就會更改主意的人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水县|
滦南县|
巴中市|
宁海县|
寿宁县|
甘洛县|
舟山市|
崇州市|
丹东市|
远安县|
塘沽区|
涿鹿县|
静宁县|
昌邑市|
珲春市|
黑龙江省|
奉节县|
盘山县|
金阳县|
大丰市|
娄烦县|
社会|
连城县|
杨浦区|
安图县|
秭归县|
宝坻区|
甘谷县|
凉城县|
靖宇县|
晋宁县|
南漳县|
聊城市|
黑龙江省|
灌阳县|
荔浦县|
鱼台县|
京山县|
天台县|
陇西县|
邢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