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8章 熱心腸的趙先生-《大明第一禍害》
第(1/3)頁
京官們忙成狗,恨不能一個人劈成兩半當兩個用。
修改律法牽一而動全身。想要修改‘庶民不得蓄奴’,先要確立民籍和奴籍。先不說良家賣身的‘養子’,就說家中的奴仆,還有一大部分是沒有戶籍的。
戶部昭示各地官府:想要動戶籍,必須重訂黃冊。
百姓們盼了很久,等著朝廷重新統計魚鱗冊讓他們安心。
沒有魚鱗冊的一年里,民間停了田地交易。他們生怕付了買地錢,最后拿不到地。也只有權貴們,敢在沒有全套魚鱗冊的情況下,買賣土地。
聽到官府要重修黃冊,鬧著讓把魚鱗冊一起修好。
登記戶籍信息的黃冊、登記土地的魚鱗冊一式三份。玄武湖的黃冊庫留一份,各地州府留一份青冊,百姓手里留一份。黃冊庫被淹了,東廠收走了地方的青冊。地方官員哪里敢依據百姓手里的修訂!
尤其是靠近京師的河北清河縣官員。
“大人,清河縣有一萬多畝的官田,都是崔家在租種。可每年官田的租稅分攤到附近幾個村的民田中。這若是據實編制魚鱗冊,到時收夏糧的時候,沒法子動手腳了!”縣令的師爺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縣令愁得揪掉幾根胡子:“崔老的三個兒子官職都比本官高。大兒子還是吏部負責考核的主官!衙役敢去崔家要官田的租子,崔老會給。但本官三年一次的考評一定是下等!”
官田實為朝廷的土地,來自收沒的田地、或各種原因無主的地。律法上禁止自由買賣,交無地的流民租種。民田是百姓的私田。
官田的租糧高,私田的稅少。因為收田賦涉及到收糧食等實物的,有折色一說。根據各地方的情況不一樣,分攤的折色銀不一。總之,每家每戶上繳的田賦會比朝廷制定的高。
這也是一旦天災人禍,朝廷免稅或者少征,百姓們仍會交不起稅的原因。
小鬼難纏!從紫禁城出的政令到地方,執行過程中總會有不一樣。
朱壽想讓皇權下鄉,也是這個原因。他想政通人和,政令落地的最后一步尤為重要。
朱壽正在壽山祭拜涇王的時候,劉六已經帶著趙秀才,不現在是趙先生,來到了清河縣。
“你們為什么不用銀幣繳納田賦?朝廷有過政令,用銀幣交稅無折色一說!”儒雅的趙先生一臉詫異。
他好似對京畿附近的百姓生活艱難很是想不通。
當地村民苦笑道:“我等當然知道。報紙上登著呢。可官府里的老爺們不收銀幣,我等小民有什么辦法?”
“你們田賦為何如此之高?”趙先生大驚。
“清河,多權貴之地。”
“為何不去官府示威游行?京師百姓一有不滿就走上街示威!”
“衙役們會打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城县|
石屏县|
浦江县|
郓城县|
育儿|
中宁县|
鄱阳县|
青川县|
庄河市|
抚州市|
青神县|
金门县|
舞钢市|
思南县|
酒泉市|
临夏市|
库伦旗|
黄平县|
黄大仙区|
启东市|
新余市|
建始县|
郴州市|
东山县|
施甸县|
铜梁县|
罗甸县|
涟源市|
玉环县|
辛集市|
犍为县|
汝阳县|
曲靖市|
汕头市|
阳东县|
贡觉县|
乾安县|
那坡县|
鹤庆县|
宣威市|
蓬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