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都察院的廳堂坐滿言官,還有不少的按察使正往京師趕。 顧佐沉聲道:“以上是陛下闡述的軍權、政權、監督‘三權分立’的內容,諸位有何看法?” “這個監督包括錦衣衛和東廠,有點麻煩。”江西按察使陸完皺著沒說。 顧佐一手捋著胡子說:“陛下說都察院監察文官,錦衣衛監察武官,東廠監察天下。都察院勢弱,所以才劃撥一支專門的軍隊給我們增加實力。” “左都御史張大人不懂軍事,需要一位懂行軍打仗的官員擔任右都御史,領兵督察軍。督察軍人數在兩萬人左右,每年兵部、戶部、工部、太仆寺,會優先撥付都察院的兵源、兵餉、糧草、武器以及戰馬。這些物資將由另一位右都御史負責調配。” “下官舉薦陜西按察使楊一清,楊大人精于兵事!” “下官舉薦陸大人。” “下官……” 氣氛一下子凝重了起來。 “好了,”顧佐制止眾人七嘴八舌地推薦,“你們推薦的人本官都會報上去。統帥2萬督察軍的都帥,需要經過軍機處考察,最后由陛下指定。” “陛下壓著京營不讓調動,其實是想讓都察院接手武清民亂一事。”顧佐環視眾人。 “陛下說:吃的飽、穿的暖的人是不會參與造反的。” “既無天災,必有人禍。” “京畿附近的民亂,打了陛下的臉,也讓我們都察院臉面無光。” 眾人起身:“我等必不負陛下重望。” 陸完心中百轉千回。 戴珊、劉機罷官,顧佐升任內閣、張敷華任左都御史。空出來兩個右都御史的位置,他勢在必得。 右都御史需要經過文華殿廷推,陛下擁有極大的話語權。只要能入陛下的眼,把民亂一事處置好,必然會比提拔。 “大人,武清縣權貴多如牛毛,估計以我等的力量查不到什么。通州中倉涉及到的人必然不多,這是我們的突破口。下官想前往通州,協助張大人查案。”陸完懇請道。 “下官也想前往通州。”和陸完有一樣心思的人很多。 新皇用人看重能力。有才干的人獨缺表現的機會。 民亂,是大明巨大的損失,但也給了他們很好的機會。 想表現的除了都察院的言官,還有軍機處的人。 “棗強一馬平川,沒有可供亂民躲避的山林和丘地。”專管繪制堪輿圖的壽寧侯,終于找到表現的機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