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西洋鏡子成本幾何,能否量產(chǎn)?” “鏡子成本很低,量產(chǎn)也沒問題,鏡子的主材是玻璃,玻璃父皇可以當做是人造的琉璃,不光可以做鏡子,可以制成水杯,工藝品,還可以代替門窗,以后給紫禁城里都換成玻璃窗,保暖防雨又透光。” 弘治沒想到這鏡子的作用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沒想到我兒竟然有如此才能,把玻璃的制作方法交到工部吧,讓工部批量生產(chǎn),貼補國庫。” 朱厚照搖了搖頭說道:“兒臣并不覺得把玻璃的制作方法交給工部是個好主意。” 弘治露出疑惑的神情,這孩子是不舍得把玻璃的制作工藝交出來么? 朱厚照沒等弘治發(fā)問便接著說道:“讓工部制作,不說工部的能力和效率,這賺的錢是要充入國庫的,讓兒臣負責生產(chǎn)銷售,掙的錢直接充入父皇的內(nèi)帑不好么。” 明朝的皇帝不是隨便花錢的,國庫是國家的錢,內(nèi)帑是皇帝的小金庫,要是皇帝想建個宮殿、辦個選秀,內(nèi)帑錢不夠,要掏國庫的錢,還得求大臣同意,大臣不同意還真掏不出來,一不小心還得落個窮奢極欲、驕奢淫逸的名聲。 弘治一聽太子的話也明白了,感情太子是不放心工部,太子說的把錢充入內(nèi)帑的注意倒是不錯,到時候戶部要是缺錢了從國庫支取,和求自己從內(nèi)帑往外掏錢是兩回事兒。 我兒果然孝順。 不過弘治很注重自己的名聲,怕大臣到時候上奏章彈劾自己與民爭利,也是心存疑慮。 “太子的心意朕是知道的,可是就怕落下個與民爭利的口舌。” “父皇不必擔心,兒臣早就想好了,到時候售賣的事情交給兩位舅舅,他倆可不怕彈劾。” 弘治被太子的話氣樂了,這孩子哪來的鬼點子,讓兩個舅舅去背鍋,不過甚合朕意啊。 “你這孩子凈能使壞,讓你兩個舅舅去背鍋,你母后要是知道了可饒不了你。” “那就看父皇的嘴嚴不嚴了,更何況這鍋兩位舅舅也不白背,白花花的銀子讓他倆掙著呢,你不讓他倆背,他倆還不樂意呢,兩位舅舅為了背這個鍋可是把西山那塊兒地都拿出來給孩兒用了。” 弘治被太子的話逗的哈哈大笑,這小子居然伙同自己去瞞著他的親娘和自己的皇后。 不過,想想還挺有趣的。 朱厚照聽弘治笑了,知道這事兒父皇是答應(yīng)下來了。 “這生意包賺不賠,不過兒臣還沒啟動資金呢,父皇得先在內(nèi)帑給兒臣支個十萬兩出來。” “可以,到時候讓王岳給你送去。”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