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遠在京城的朱厚照在收到了魏國公送來的消息后,又等了快兩個月這才收到了寧王的造反檄文。 朱厚照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寧王的動作也太慢了,就這效率還造反呢。 我等的花兒都謝了。 看到牽強附會痛斥自己老爹的檄文,朱厚照心說這一世因為自己的原因弘治還在皇位上,算是替自己挨罵了。 果不其然,自己不是弘治親生那條依然被搬了出來。 不過歷史上寧王罵正德的檄文上,列了正德二十項大罪。 罵弘治卻只能牽強附會地找出來十條。 弘治做皇帝的優(yōu)秀程度可見一斑,根本讓人挑不出毛病來。 朱厚照和弘治一商量,那就按計劃執(zhí)行吧。 平寧王叛亂的物資早就在天津裝船了。 這次弘治依了朱厚照的意思,沒找其他人商量,乾綱獨斷,委派王守仁去平寧王之亂。 因為這次要坑南方的世家大族一把,不好讓其他人參與。 而且朝廷里也沒有其他人熟悉新式武器的使用。 偏偏這個時候馬中錫掉鏈子了,在平叛的時候遇刺受傷。 本來就勉力維持的局勢更糟了。 還讓河北山東兩股叛軍合兵一處了。 這大大助長了叛軍的囂張氣焰。 馬中錫是不能繼續(xù)領(lǐng)導(dǎo)平叛了,得換人了。 但是,現(xiàn)在沒人愿意去,都等著王守仁去呢。 劉大夏可是為了馬中錫作保的,現(xiàn)在平叛這事兒事關(guān)劉大夏的臉面問題,甚至是還能不能繼續(xù)做官的問題。 眼下馬中錫平叛不力,換別人上去,做得比馬中錫好了得罪劉大夏,做得不好了自己丟官丟命都有可能。 太子殿下不是推薦了王守仁么,王守仁做好做壞都是太子殿下跟劉大夏的事兒,別人真不想摻和。 而且朝臣們其實挺看好王守仁的,在平米魯之亂時王守仁表現(xiàn)出眾,讓王守仁去平叛也不算推諉責(zé)任,十分的合情合理。 可是弘治打算讓王守仁去平寧王的啊,自己和太子都商量好了。 眼下對寧王的布置都做好了,本來的謀劃是借著平寧王亂,對付世家大族,這事兒不能讓大臣們知道,換別人去就不能這么干了,達不到自己想要對付世家大族的目的。 那豈不是白讓寧王反了。 弘治犯難了,一個王守仁不能劈成兩半用啊。 朱厚照說道:“父皇,兒臣有一個合適的人選推薦。” 弘治疑惑道:“你手下還有誰能擔(dān)此重任?” 朱厚照理所當(dāng)然地說道:“就是兒臣啊!” 弘治皺眉表示不同意,身為太子哪兒能以身犯險。 朱厚照說道:“目前來看,有能力的人不能告訴他們計劃,知道計劃的人除了王守仁最好的執(zhí)行人就是兒臣了,本來兒臣也是要去督建通商口岸的。” 弘治還是不同意。 朱厚照又說道:“兒臣去掛個名就可以,到時候可以讓李建通臨場指揮,李建通對自己忠心耿耿,又有統(tǒng)兵的能力,自己又不上戰(zhàn)場,沒什么危險的,換別人去那咱們之前的謀劃就白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