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從六七十年前的英荷戰爭開始,單縱隊戰術逐漸成為風帆艦隊海戰的主要戰術。 如何指揮大艦隊實施機動和戰斗,漸漸成為了困擾指揮官的難題。 而為解決這個難題,英國海軍將領提出了兩種方案,第一種方案側重于統一艦隊中每艘軍艦面對各種情況時而主動采用的戰術,強調發揮每艘戰艦的主動性。 第二種方案而則是強調將主導權交給指揮官,通過各種旗語指揮麾下的所有戰艦進行統一行動。 簡單來說,前者就是給予各艘戰艦船長最大的主動性,后者則是依仗艦隊指揮官個人的經驗與指揮能力。 一開始,第二種指揮方式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歷史因素。 從海軍出現開始,海戰的指揮就是依靠擊鼓、號角、揮旗等信號傳遞方式,一直如此。 因此,在大航海時代早期,海軍用旗幟等傳統信號統一發布命令的艦隊指揮方式,依舊是各個國家的首選。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艦隊規模、艦只尺寸、參戰人數都擴大了數倍,一個艦隊的陣型縱隊甚至綿延數英里,各艦之間距離也被延長到千米級別,海上的復雜天氣、乃至炮火硝煙都會影響命令傳達效果。 過分依賴于統一指揮的方式,很有可能會延誤戰機,讓艦隊出現群龍無首的混亂狀況而被擊敗。 所以,不少國家的海軍將領,開始采用第一種指揮方式。 艦隊指揮官只對艦隊發布簡短而少量的命令,盡量將戰場決策權下放至每艘戰艦的船長手上,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 至于這一支前往巴哈馬群島的英國艦隊,所采用的指揮方式,正是第一種。 面對海盜們的攻擊,張伯倫雖然下達了命令,讓所有戰艦進行還擊。 但是,他并沒有下達具體的下一步命令。 到底是將海盜船擊退就足夠,還是追擊出去,將海盜船擊沉為止,其他戰艦的船長都不知道。 所以,他們只能依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判斷。 正因為如此,或許是對海盜們的擾襲感到不耐煩,又或者是急于立功,數艘護衛艦的船長看著打完就跑的海盜船,不由指揮船員,進行了追擊。 而這正中海盜們的下懷! 當這幾艘護衛艦稍稍脫離艦隊的縱隊陣型,與整個艦隊的距離,也出現了不少空間。 與此同時,位于旗艦上的張伯倫與羅杰斯,也注意到了脫離艦隊的這幾艘護衛艦。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