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把酒問東溟,潮從何代生。寧非天吐納,長逐月虧盈。 暴怒十五勢,雄豪半夜聲。堂堂云陣合,屹屹雪山行。 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巨防連地震,群楫望風迎。 踴若蛟龍斗,奔如雨雹驚。來知千古信,回見百川平。。 破浪功難敵,驅山力可并。伍胥神不泯,憑此發威名。” 趙洵脫口成章,詩詞信手拈來,雖然略有改動,仍然不減這首詩詞的風采。 和錢塘江大潮類似,寧州大潮也是在八月十八最盛。但實際上每天都有潮,每個農歷月的十五到二十,潮水都會較大。只是八月十八這天是極值而已。 趙洵吟罷此詩,同行的官員自然是一通稱贊叫好。 他們倒也不是昧著良心吹捧,而是趙洵作的這首詩確實極好。 意境、意象,遣詞造句幾乎挑不出任何短板。 整首詩一氣呵成,讓人覺得慷慨激昂,熱血沸騰。 既然有大潮,自然少不了弄潮兒。 他們在潮頭與潮水搏斗,與命運抗爭,贏得人們的尊重。 趙洵覺得這種精神可以在相當程度上激勵將士們,使得他們可以拼盡全力,為了百姓而戰。 “明允兄,快看,大潮越來越近了!” 站在觀潮亭中的旺財一直興奮的手舞足蹈。 這是他第一次觀潮,興奮是在所難免的。 趙洵不以為意的笑了笑:“這才哪兒跟哪兒,精彩的還在后面的。” 趙洵知道大潮抵達岸邊的那一刻,才是真正精彩的時候。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當潮水卷起浪花拍打在礁石上的時候,那種雷霆萬鈞、氣吞山河的氣勢著實讓人覺得心潮澎湃。 快了,隨著潮水的逼近,這一刻快了。 一眾當地官員們經常觀潮,早已是見怪不怪。 不過此行從長安來的御史言官們是個個翹首以盼。 兩百步、一百五十步,一百步... 近了,近了,更近了... 就當所有人滿懷期待的時候,六師兄盧光斗皺眉道:“不對,我覺得這里似乎有什么不對勁的地方。” “六師兄, 怎么了?” “不知道, 我也說不上來...” 盧光斗皺眉, 一時間默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