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太子李顯坤這些時日來心神不寧。 父皇寵幸妖僧慧言,相信什么二龍不相見的鬼話。 以至于已經有一個多月的時間沒有見過他了。 李顯坤多少已經有了危機感。 雖然他貴為太子,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但只要一日沒有登上皇位,終究就還是有風險的。 李顯坤可不希望稀里糊涂的丟掉皇位。 雖然從目前看來諸王之中基本上沒有什么能夠對他構成威脅的,可是李顯坤還是覺得應該多加小心。 小心駛得萬年船,絕不是沒有道理的。 便在李顯坤覺得有些心神不寧之際,內侍監那邊突然傳來消息,說是鄭介想要拜見他。 一時間李顯坤警惕了起來。 莫不是父皇想要通過鄭介來試探他? 不對啊,若是如此的話,也不該是這么直接的,李顯坤又不傻。他做了這么多年的太子,儲君不得私自結交權臣這一點他還是很清楚的。 既然不是來試探他,那是什么意思? 李顯坤覺得有些百思不得其解。 這件事看起來有些不合邏輯,但是結合近來發生的事情也許能夠看出一些端倪。 近來從面上看,鄭介是別父皇疏遠了許多。 李顯坤覺得這應該不像是在逢場作戲。 要是逢場作戲的話,這演旳未免也太真了些。 和李顯坤一樣,鄭介應該也是很久沒有入宮面圣了。 感情這個東西都是要靠維系的,長時間不相處,便是再好的感情也會出現裂痕。 李顯坤相信鄭介此時此刻應該也是很著急的。 所以這不是父皇的意思,而是鄭介的意思? 鄭介想要通過結交東宮穩住自己內侍監監正的位置? 李顯坤越想越覺得這種可能性很大。 鄭介這個老狐貍,一般是不會輕易的露出狐貍尾巴的,他肯這么做一定是因為他知道自己不能再等下去了。 太監跟文官武將還不一樣。 外臣能夠做到高位,除了圣寵以外,自身的能力、背景都很關鍵。 出身世家、能力強的臣子很容易被提拔,從而做到高位。 但是太監能夠做到高位,靠的就是皇帝。 因為對于皇帝對于皇家而言,他們就是一個家奴而已。 皇帝一言可以定其生死,也可以決定他的前途。 鄭介固然很強,也是超品大宗師,但一旦失去了圣寵,依然是落難的鳳凰一只。 所以他尋求未來皇帝--東宮的支持也就可以理解了。 只是李顯坤要出面嗎? 這是一個他很猶豫的問題。 鄭介如今雖然頗有落難的趨勢,但是實力還是擺在這里的。 李顯坤若是能夠與之結盟,對于他今后的發展是很有幫助的。 只要二人強強聯手,那么即便是父皇想要動手也得思量三分。 但是有一點是一定的,那就是一定不能太直接的見面。一旦被有心人抓住把柄用來攻訐東宮,對李顯坤以至于太子黨來說都將是毀滅性的打擊。 身居高位,必須要處處提防思量,決不能率性而為。 一個疏忽大意,導致的很可能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李顯坤很糾結,很猶豫。 關鍵是這種事情他甚至連個商量的人都沒有。 東宮之中不乏謀士,可李顯坤都能夠想到這些謀士的嘴臉。 他們肯定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勸李顯坤謹慎行事,切莫要與鄭介結交以免被諸王抓到把柄大肆攻訐。 可是有些事情就是高風險高收益的啊。 這種事情終歸只能是李顯坤自己來拿主意。 李顯坤焦躁之際便背負雙手在大殿內踱起步子來。 在他看來,這確實是一個機會,他若是抓住了或許不但可以穩固太子之位還可以打擊諸王的氣焰。 畢竟鄭介位高權重,若是鄭介能夠公開支持東宮,諸王心中也應該是了悟。 “罷了,孤便賭上一賭。” 最終李顯坤還是決定結交鄭介。 這很危險,但是正如他所說的,高風險高回報。 獲得鄭介這個支持者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李顯坤根本不可能拒絕。 只是該選擇哪里會面呢? 這是個很讓人頭疼的問題。 東宮肯定不行。 東宮雖然名義上獨立于大明宮,但其實就跟大明宮毗鄰,甚至只隔了一道宮墻。 東宮之中發生了什么動靜,大明宮那里一定會在第一時間就有反應。 可以說東宮的一舉一動都在父皇的掌控之中。 鄭介的府邸? 這當然也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像朝中這些重臣的府邸,在李顯坤看來父皇都安插了眼線,區別就在于眼線的多少罷了。 有些時候眼線會在明處,有些時候眼線會在暗處。 但毫無疑問,鄭介府邸上下父皇的眼線并不會少。 既然東宮不能會面,鄭介的府邸也不能會面,那只能挑選一個中立地點了。 李顯坤思來想去,覺得東市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首先東宮和鄭介的府邸距離東市都不算太遠,選擇東市會面從距離上來看是十分合適的。 其次,東市人很多,可以起到很好的掩護作用。 哪怕是太子駕臨東市某一家酒樓,諸王也不好置喙。 李顯坤思定之后當即命人前去與鄭介碰頭。 此事宜早不宜遲,早些碰面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許多了。 ... ... “太子殿下同意與我會面了。” 鄭介府邸之中,稍顯的有些蒼老的大太監嘆息一聲道。 “我本來是無論如何也不愿意走到這一步的。” 在他身旁的是不良帥馮昊。 馮昊安慰鄭介道:“鄭公,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但是事到如今,這或許是最好的選擇了。陛下寵信奸佞,甚至相信了那妖僧的鬼話,認為天子八品等于大宗師境界。若是如此的話,那歷朝歷代的皇帝只要稍加修行就可以達到天下第一的境界,還有其他修行者什么事?” 馮昊覺得這是無比荒謬的,可偏偏皇帝陛下還是相信了。 一時間馮昊只覺得有一塊鯁卡在喉嚨里,別提有多難受了。 所以從皇宮離開后馮昊第一時間跟鄭介碰面,把這件事與鄭介說明了。 “鄭公,我覺得這件事我們不要在猶豫了。陛下現在明顯是沒有把江山社稷放在心上,整日里想的都是修行的事情。我說一句大不敬的話,他根本就沒有修行的資質,卻要逆天而行,這樣倒行逆施,會遭天譴的。” 原本馮昊對于顯隆帝可謂是畢恭畢敬,絕不會去質疑顯隆帝任何事情。 但是如今就連馮昊也不得不好好思量一番該不該考慮擁立新君了。 太子雖然不算是什么天資卓越的人,但至少登基后不會比當今陛下還差了吧? 以往顯隆帝雖然也經常不上朝,但是對于朝政的把握還是很到位的。 可是現在呢?顯隆帝一心想的就是修行,朝政朝政不管不顧,軍政軍政一塌糊涂。 馮昊甚至懷疑還能更差嗎? “此事事關重大,我們務必要謹慎小心,若是事情敗露,那就是抄家滅族的大罪。咱家孑然一身倒是無所謂,可馮將軍...” 鄭介說到這里沒有再說,有些事情點到為止就好,說的太明白也沒有意思。 “嗯,鄭公的意思我明白,我一定會謹慎起見的。這種事情機會只有一次,若是用力過猛了反而會適得其反。” 稍頓了頓,馮昊接道:“鄭公,就是太子殿下會有何反應,這個是在我們計劃之外的啊。若是太子殿下打了退堂鼓,那可該如何是好?” 鄭介冷笑道:“太子殿下打退堂鼓?你也太小瞧咱們這位東宮了。太子殿下別看整日里在東宮里吃齋念佛,但實際上一點也沒閑著。這朝中有近一半都是太子黨,只是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聽到這里馮昊直是倒抽了一口涼氣。 好家伙,果然身為皇子沒有一個省油的燈。 太子能夠謀得儲位,除了出身以外和他個人的謀略能力也是分不開的。 “所以鄭公,你是斷定太子會跟我們一條心了?” “他只要來了就沒有選擇。只要他見了我們就會被我們綁死。因為在外臣看來,我們已經投靠了東宮,東宮也結交了權臣。這種事情陛下遲早是會知道的。” 鄭介嘆息一聲道:“只希望太子在登臨大寶之后可以善待陛下,至少保得陛下善終。” 自古以來皇家的權力斗爭都是十分冷酷的。 這一點鄭介十分清楚。 父子相殘,手足相殺的情況屢見不鮮。 但是鄭介畢竟伺候了顯隆帝這么多年,是不希望看到顯隆帝也走到這一步的。 可鄭介不得不擁護太子上位,因為在鄭介看來顯隆帝的某些行為已經觸及到了一個君王的底線。 一個君王可以懶政怠政,但是不能不分青紅皂白,不能不分辨忠臣奸佞。 換句話說一個君王必須要做到凡事心中有數,而不能任由其他臣子拿捏。 顯隆帝如今是真的有些迷失自己了。 他已經徹底失去了判斷力,被慧言法師這個妖僧迷得神魂顛倒。 鄭介也不知道慧言法師到底給顯隆帝灌下了什么迷魂湯。 但是從現在的結果來看,顯隆帝確實已經失去了理智。 若只是短時間的話還好,但若是長時間的,朝局勢必會變得動蕩不堪。 這絕不是鄭介希望看到的。 因為如此一來,大周朝距離傾覆也就不遠了。 這絕非是聳人聽聞。 上梁不正下梁歪。 連一國之君都沒有了治理朝政的決心和信心,臣子會怎么想?地方會怎么想? 鄭介只覺得自己承受了無比巨大的壓力。 他身為內侍監監正,自然應該肩負起匡扶君王的責任。 但是顯隆帝他不聽啊。 不然鄭介又何至于走到扶持太子這一步。 這是無可奈何的選擇,是下下之策。 但是他只能這么選。 “鄭公,在東市會面會不會有些太危險了。” “不危險,東市喧囂無比,這就是最好的掩護。最危險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這個道理你應該懂的啊。不會有人想到,東宮太子會和我們兩位重臣在東市會面的。” 鄭介的話令馮昊滿意的點頭道:“既如此我就放心了。到時我會命令不良人在外圍放哨,以防止有人混到酒樓里。” ... ... “別搶,都別搶啊,我做了各種各樣口味的奶茶,大家都嘗一嘗啊。” 趙洵想到了他做的奶茶會受歡迎,但是沒有想到會如此的受歡迎。 好家伙,師兄師姐們就像是打開了一扇嶄新的大門一樣,一發而不可收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