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輯 軸心時代與百家爭鳴-《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第(1/3)頁

    ●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各種學派紛紛興起,各抒己見,互相爭辯。史稱“百家爭鳴”。

    當時比較有影響的有儒、墨、道、法、名、陰陽六家。儒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孔子。他主張恢復西周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范。他的政治理想是要求統治者推行“仁政”。戰國時代,孟軻繼承和發揚了孔子的學說。他特別強調“義”,把它當做判斷是非的標準。孟軻被人尊稱為孟子,是孔子學說的主要繼承者。儒家的另一位大思想家是戰國的荀子,即荀況。荀子總結儒、墨、道、法各家的觀點,吸取各家的長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見解,成為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主張變革,又提出人能掌握自然規律并利用它的唯物主義思想,并且主張“性惡說”,人要通過后天道德訓練達到善。韓非是法家代表人物,他認為社會的動亂是法制松弛造成的,所以他主張“法治”,即由政府頒布一定的法令和制度,不論高低貴賤,人人都得遵守,有功必賞,有罪必罰;即便是王公貴族犯法,也要同老百姓一樣治罪。這樣,人們有所畏懼和遵循,壞事就可以減少。道家的創始人是春秋末期的老子。他首先提出“道”這個概念,并認為道是宇宙的起源,他主張人應順自然,無為而為。到了戰國時代,莊子(莊周)發揚了老子的學說。墨家的創始人是墨子(墨翟)。他提出“兼愛”和“非攻”的主張,還要求統治者任用賢人,“使饑者得食,寒者得衣,勞者得息”。

    這些學派都紛紛著書立說。《孟子》《墨子》《荀子》《莊子》《韓非子》都是當時最有名的著作。這些著作對當時和后代都有很大影響。

    ●《詩經》

    《詩經》,在有史記載的文學作品中,它產生的時代最早。

    《詩經》,又稱《詩》,它一共有三百零五首,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風詩主要是地方民歌,一共有一百六十篇,集中了《詩經》中大多數優秀的篇章。雅詩主要是宮廷的歌曲,有大雅和小雅之分,一共有一百零五篇。而頌詩是廟堂祭祀的歌曲,由商頌、魯頌和周頌三部分組成,它們主要是一種伴舞的祭歌。

    古代有一種官是專門負責采集詩歌的,他們分布在全國各地,搜集民間詩樂,將其整理起來,最后交給最高統治者。

    這些詩歌流傳到春秋時代,由孔子親自整理編成一本,這就是今天流傳的《詩經》。

    在上古時代,詩、樂、舞三者不分,詩歌一般是合樂的歌詞。《詩經)都是可以合樂的,可以供給人們演唱。

    《詩經》中有大量的詩歌反映了民間的疾苦,如《碩鼠》,詩中寫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汝,莫我肯顧。逝將去汝,適彼樂土,樂土樂土,愛得我所。碩鼠碩鼠,無食我麥!三歲貫汝,莫我肯德。逝將去汝,適彼樂國。樂國樂國,愛得我直。碩鼠碩鼠,無食我苗!三歲貫汝,莫我肯勞。逝將去汝,適彼樂郊。樂郊樂郊,誰之永號?”有不少描寫戰爭的詩歌,如《采薇》,詩中寫道:“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表現了戰爭的漫長以及離人的思念。也有不少描寫愛情的詩,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的產生促進了中國文學的發展。

    ●道家創始人老子

    老子,又稱老聃,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時期楚國苦縣(今河南鹿邑)人。大約生于公元前580年,卒于公元前500年前后。老子是我國古代杰出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老子曾經做過東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即主管王室藏書的史官。由于有這樣的條件,他有機會閱讀大量圖書典籍,不僅熟諳典章制度,而且對政治上的興亡治亂多所聞見。在那個時代,他堪稱是個博學的人。據傳說,孔子年輕時曾經向他請教過周禮等方面的學問。老子對孔子說,你所談論的,其人已經骨朽無余,所留下的不過是他們舊時的空言;做為君子,得時則用世,失時則與世俯仰,深藏不露,像你這樣盛氣驕濫,自以為是,是沒有好處的。后來孔子向弟子們盛贊老子,比之為游于云霧中的龍,若隱若現,高深莫測。

    老子晚年時,看到周王室衰微,于是棄官出走,去過隱居的生活。途經函谷關時,鎮關將軍尹喜強留老子,老子欣然應允。

    老子揮筆疾書,寫就上下兩篇共5000余字的著作——《道德經》,也稱《老子道德經》或《老子》。該書文字簡煉,內容含量很大,涉獵對宇宙、社會、人事等諸多方面的認識。

    老子認為,“道”這個最高的哲學概念,是天地萬物之源。當時,人們對許多自然現象解釋不了,就錯誤地以為天是有意志的,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種現象都是神在顯靈,人世間的一切都是天決定的,天神是萬物的主宰。老子通過對宇宙大自然的精心觀察,認為天按照自身的規律運行,并不能左右人世間的吉兇禍福、生老病死。那么,什么是“道”呢?為了突出“道”的這種特殊地位與功用,他極力把它描述得玄遠幽微,深不可測。“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搏之不得”,“無形無象,恍惚難明”,“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后”,然而它卻生天地,統御萬物,亙古而長存。老子還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說,人是以地為根據,地是以夭為根據,天是以道為根據,道是以自然為根據。書中進一步強調指出,世界萬物的生長、發展、變化都是受自然規律支配的。

    老子提出“道”的概念,說明了古代人們思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們已開始擺脫只能對個別的局部事物的認識局限,進而上升到對世界的一般的普遍的整體性的全面認識。書中對“道”的描述不僅具有神秘主義的色彩,而且明顯帶有唯心主義傾向。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山县| 张家界市| 额尔古纳市| 尉氏县| 天峨县| 邛崃市| 郸城县| 察哈| 巩义市| 郯城县| 铜川市| 明光市| 荥经县| 右玉县| 宝清县| 淄博市| 松溪县| 天门市| 沈丘县| 全南县| 绥棱县| 洪洞县| 江山市| 阿坝| 哈密市| 原阳县| 浦城县| 马龙县| 红原县| 江永县| 阳谷县| 攀枝花市| 佛冈县| 永嘉县| 长岭县| 宣汉县| 当阳市| 香港| 正镶白旗| 大竹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