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輯 東漢復興-《中華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第(1/3)頁
●戰昆陽劉秀揚威
更始帝劉玄做了皇帝之后,就派大將四處攻伐城池。眼看漢軍長馭直入,王莽慌了手腳,派司空王邑、司徒王尋率軍四十余萬,氣勢洶洶地向昆陽撲來,一場惡戰迫在眉睫。當時昆陽城內的漢軍只有八九千人,敵我力量懸殊,漢軍眾將認為,如果敵軍長期圍困,昆陽必被攻陷。于是,劉秀和李軼率領11名騎兵,冒死從城南突破重圍去別處搬求救兵。
劉秀剛離開昆陽,王邑、王尋就命令士兵挖地道,并用沖車撞城門,箭像雨一樣落在昆陽城里。漢軍頑強應戰,一次次擊退了王莽軍的進攻。這時,劉秀等人已趕到郾城和定陵,帶著援軍趕赴昆陽,向數倍于己的王莽軍沖去。為了鼓舞城里守軍的士氣,劉秀修書一封,謊稱另一支漢軍主力已攻破宛城,派使者給城里守軍送去。這封信后來被王莽軍截獲,使王莽軍陣腳大亂。劉秀一看機會來了,立即組織了一支突擊隊向王莽軍沖去。
王邑和王尋見劉秀的援軍人數不多,不當一回事。他們兩人親自帶著一萬余人前來迎戰,同時命令各營軍隊不得出擊。劉秀的突擊隊沖入敵陣后,奮戰拼殺。王邑軍陣大亂,因軍令限制,其他將領也不敢互相救援。劉秀率軍左沖右殺,很快沖到王尋面前,將王尋殺死。城內守軍見狀,趁機殺出城來,內外夾攻,殺聲震天動地。王莽軍大亂,四處潰逃,互相踐踏,死傷不計其數。恰巧此時風雷大作,雨下如注,昆陽城北的洼水陡漲。王莽軍不少人落進洼水中淹死,尸體把河道都堵塞了。
漢軍取得了昆陽大戰的勝利,王莽的40萬大軍頃刻間化為鳥有。官軍敗逃后,留下的糧草、兵器不計其數,漢軍搬了一個多月還沒搬完。昆陽大戰是劉秀戎馬生涯中的-個光輝戰例,從此,劉秀揚名天下。
●登帝位“光武中興”
劉秀登上帝位之后,花了十年左右的時間,陸續消滅各地的農民起義軍和大大小小的地方割據勢力,基本上重建了統一局面,歷史上稱劉秀重建漢室是“光武中興”。
劉秀即位之初,就廢止了王莽訂立的所有制度和政策,基本恢復了西漢時期的制度和政策。公元30年,他下令各郡國減低田租,恢復“三十稅一”的舊制。其次是選用良吏,減輕刑罰。劉秀還下令提倡節儉,精兵簡政等。這些政策與措施對于東漢農業生產的恢復以及社會秩序的安定具有積極意義。
劉秀建立了一個比西漢還要專制的封建政權。他給功臣們以爵位和封地,但不給他們政治權力。他把原來在內廷處理文書的尚書臺提高為決策和發號施令的機構,由皇帝直接指揮。他還進一步削弱了丞相的權力,代之以司徒、司空和太尉,也稱“三公”。三公表面上權力很大,實際上只能處理一些例行的公事,而尚書臺才是實際行政事務的最高管轄機關。光武帝還加強了監察制度,在中央設立御史臺、司隸校尉,負責監察舉報朝廷百官犯法者和各郡事務。光武帝還裁撤了400多個縣,大量裁減官員,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東漢時期,刺史的監督權被擴大了,地方上一切行政、司法和軍事權力也漸漸落到刺史手中。
為增加政府租稅和賦役,公元39年,劉秀下詔“度田”,對全國的戶口和土地進行清理、核實。但是豪族地主勢力仍千方百計地把負擔的賦稅搖役轉嫁到農民頭上,同時以武裝抗拒度田,從而加劇了社會的動蕩。后來,劉秀采取鎮壓與分化瓦解相結合的辦法,平息了度田引起的騷亂,有利于賦稅、徭役的征調。劉秀連續6次下令解放部分奴婢,并改善奴婢的法律地位。解放奴蟀是為了增加由政府直接控制的勞動力。
●馬援與馬革裹尸
馬援,東漢陜西扶風茂陵人。先祖是趙國名將趙奢,因被封為“馬服君”,遂以馬為姓。
公元32年,馬援投奔劉秀,并協助他西平隗囂。在破羌安隴的戰斗中,他身先士卒,腿肚子被箭射穿,流血不止,仍堅持直到獲勝,劉秀賜他只千只羊、三百頭牛,他將這些搞品分發部下,因而深得將士的敬重和擁戴。
后來,馬援被授予“伏波將軍”稱號,大家都來向他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官員。馬援對孟翼說:“為什么先生不說些指教我的話,而味夸獎我呢?”孟翼不知如何應對。馬援說:“漢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了七個郡的土地,他的封地只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封地多達三千戶。賞大于功,先生為什么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求當個先鋒,做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用馬的皮革裹著尸體就行了(馬革裹尸),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孟翼聽了由衷佩服。
公元47年冬天,湖南地方暴動,朝廷多次派官兵鎮壓不能取勝,劉秀十分擔憂那里的戰局。這時,馬援年已62歲,飽經風霜,有病在身,聞訊從床上一躍而起,披掛上馬,請纓出戰。劉秀憐他年老體衰。馬援說:“老當益壯,我還能披甲上馬!”他飛身上馬,率軍奔馳在疆場上,屢戰屢勝。由于南方氣候炎熱,好多士兵中暑死去,馬援自己也病倒了,不久病死在軍中,實現了他“馬革裹尸”的壯志。
馬援死后,劉秀親自題寫“馬革裹尸”的金匾,派人送到他的家中,還命人把“馬革裹尸”譜成曲子,作為軍歌,規定漢軍出征前必須高唱三遍,以鼓舞士氣。
●班超與投筆從戎
班超是東漢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小兒子,《漢書》的編撰者班固的弟弟。班超從小胸懷大志,雖然不注意修飾外表,不拘細節,但很孝順長輩,常常在家干粗活、累活。班超擅長辯論,并且閱讀過各種圖書和典籍。
公元62年,30歲的班固被召到京城洛陽做官,母親隨同前往。由于家境貧寒,班超經常替官府抄寫書籍,以取得一些收入。
時間久了,班超對整天抄抄寫寫非常厭煩,覺得長期干這種事沒有出息,生活枯燥無味,一天,他正在埋頭抄書,突然心有所感,把筆一扔,感嘆地說:“大丈夫應該有雄才大略,應當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到西域去建功立業,取得高官厚祿,怎么能老是這樣埋頭在筆硯之間抄書呢!”同班超一起抄書的人聽他說這話都不以為然,譏笑他是異想天開。班超義正辭嚴地說:“你們這些庸碌無為的小人,怎么能理解壯士的志向呢?”
不久,班超就參加了軍隊,后來成了東漢的名將
●班超再度通西域
班超“投筆從戎”后,在公元73年奉命出使西域。二百年的歷史證明,在漢匈關系這架天平上,西域是個決定性的砝碼。漢家聯合西域,匈奴則勢孤;漢家與西域絕交,匈奴則勢強。欲制匈奴,必先聯西域,去其右臂。這就是班超出使西域所肩負的戰略使命。
班超一行來到都善(原名樓蘭,在今新疆若羌縣治卡克里克,地處西域南道),都善王對漢使起初殷勤而又熱情,后忽變得疏遠而怠慢了。班超意料到其中有故,可能匈奴也派來使者,都善王何去何從狐疑不定。這個判斷從都善的使者口中得到證實。班超立即與同行的36個伙伴密商,當機立斷,先發制人,夜襲匈奴使者,否則漢使必為其所害。班超遂率吏士,乘夜半風起,出襲匈奴使者。班超親手格殺3人,伙伴們斬首三十余級,其余一百多人全被燒死。第二天,班超把鄯善王請來,都善王看到匈奴使者的人頭,也為漢家使者的英勇果敢所震驚,遂打消狐疑,決意擺脫匈奴的統治,與漢家復通和好。
接著,班超一行經于聞(今新疆和田一帶),爭取了于闐王。于聞人主動殺死了匈奴派去奴役他們的“監護使者”。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原县|
南丰县|
宾川县|
砀山县|
丰县|
措美县|
昌平区|
台南市|
邹平县|
青岛市|
宜兴市|
五台县|
莱阳市|
若羌县|
荣昌县|
纳雍县|
兴文县|
叶城县|
布拖县|
镇雄县|
孟津县|
临沂市|
珲春市|
宝鸡市|
上虞市|
蒲江县|
兰州市|
庆阳市|
余姚市|
余干县|
奉化市|
东乌珠穆沁旗|
九台市|
丽水市|
浑源县|
壤塘县|
司法|
雅安市|
龙胜|
平谷区|
安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