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哈哈哈!好大的紅薯啊!” “我也挖出來一個!” “本官這個紅薯才是最大的,你們的都不行!” 刨著刨著,就開始了比拼。 一個官員沖出來,一把揪住李易歡的嫉妒,紅著眼睛,想要擇人而噬。 “你為何不早點說!” “你為何不早日進獻朝廷!” “會少死多少大唐百姓!” 房玄齡也在捶足頓胸。 老夫明明早就知道了紅薯,卻不信這神奇的產量。 堂堂朝廷中書省中書令,大唐的邢國公,竟然哭的像個孩子。 房玄齡走出來,掰開那個官員抓住揪住李易歡的手,讓他松開。 同時,房玄齡呢眼淚也止不住的流,口中喃喃自語。 “萬年縣男,你知道嗎?就在年初,大唐有一地百姓遭受洪水之災,糧食絕收,當地的百姓食不果腹,餓殍遍野。” “房某……房某受皇命前去賑災,當時……太慘了,實在是太慘了!” 李易歡不由得動容。 他嘆道:“房大人,沒人比我更懂紅薯意味著什么。” 是啊! 大明之亡,亡在天災人禍居多。 當初,大明的紅薯已經開始推廣,卻還沒來得及享受紅薯帶來的成果,江山卻崩塌了。 最后,陷入蠻夷之手。 紅薯的好處,也盡被蠻夷所得。 辮子朝更是誤我中華三百年! 不知怎的,房玄齡從李易歡的短短的幾句話里,沒有聽到任何辯解,卻聽出了無限的哀痛。 他指著那個官員道:“李同出身貧寒,對于此物,未免激動了些,萬年縣男勿怪。” 李同歉然道:“李誤會了萬年縣男,還請勿怪。” 李易歡笑道:“李大人,房大人,你們放心,我這個人最大度了。” 房玄齡:…… 皇子,你就不能有個正形? 就在此時。 大唐日報的官員驚呼連連。 原來,紅薯被挖出來以后,已經在稱重,估算畝產幾何。 最后得出的產量,竟然高達四十石。 房玄齡雙腿一軟,差點沒跪地上去。 他也不是沒見過世面的人,當初的玄武門之變,也是重要謀劃人之一。 可是,如此產量駭人聽聞的紅薯,這輩子就敢想象。 此生,還能有緣一見。 幸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