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三公子贏天咬牙切齒對著宋公姬通臉上就啐了一口: “這個廢物!這點時候就把你給嚇暈了!我真相一劍斬了你!” 三公子贏天無奈。 最后還是忍住了。 隨即命令墨家弟子強行壓著宋國剩下沒有受傷的士兵一同出城。 假裝進攻楚國。 來幫李牧將軍所在的趙軍減輕壓力。 那邊不動如山的齊國安平君田單一看宋國大門已經開了。 幾千宋軍身后跟著一萬多墨家弟子向著楚軍殺去。 安平君田單老爾倪辣,老奸巨猾,一眼便看出了三公子贏天的意圖。 本來安平君田單還想跑。 讓趙軍和楚軍兩敗俱傷。 但是宋軍和墨家一出。 趙國必然會安全撤退。 所以安平君田單又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即刻召回前面派出去的斥候!” “命令我齊軍!假裝進攻楚軍!” “讓楚軍右翼產生壓力!” “如此幫助趙軍脫困!” 副將完全搞不懂安平君田單腦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一會進攻,一會不讓進攻,一會準備撤退。 一會又讓進攻。 副將無奈,只能率軍前進壓陣。 安平君田單則看向宋國南城樓上三公子贏天放心得意一笑: “贏天啊!你果然是個奇才!” “老夫沒有看錯人!” “這場戰斗完全被你玩弄于股掌之中!” “老夫跟著你做個順水人情好了!” 正如安平君田單所言。 楚軍和趙軍苦戰。 雙方實力是楚國人多,趙軍人少但是戰斗力強。 處于一種焦灼的狀態。 但是一旦介入了另一股力量。 便會打破原有的平衡。 就如剛開始楚國攻擊宋國,趙軍出現。 趙軍攻擊楚國,楚國后援部隊出現。 現在楚國圍攻趙國,宋國以及主力墨家出現。 看似復雜,實際上很簡單。 只要看穿一切,就是一種小把戲。 不過在戰場上的統帥能短時間內看出這種規則,十分難能可貴。 更何況這一次戰爭中,都是當世名將,高手和高手過招。 坐鎮中軍的楚王本想讓楚國軍隊將趙國軍隊全部吃下。 但是看到了出城門向他們前軍攻來的宋國和墨家弟子。 宋國軍隊幾乎不用計算在內。 主要是墨家弟子。 一旦讓他們靠近。 他們便發揮了他們的長處:近戰劍術斬殺。 所以楚王有那么一點慌了。 緊接著斥候還沒有來得及匯報。 楚王也看到了之前一動不動似乎有意放任他們的齊國軍隊現在正式向右翼移動。 楚國右翼只有五千人。 齊國有五萬人! 一旦右翼被沖破。 楚國會再度陷入左軍被趙國攻擊。 中軍被宋國墨家攻擊。 右軍被齊國消滅。 從而跟趙國、宋國墨家匯合。 對楚國形成三面包夾之勢。 不過詭異的是宋國雖然對著楚國右翼移動。 但是沒有展開沖鋒的陣勢。 這讓楚國、楚王有了反應的時間。 “齊國!” “齊國比趙國還惡心!” “一到關鍵時刻就出來惡心人!” “安平君田單!你這老匹夫!” “怪不得受到齊王的猜忌!活該!” 楚王罵了幾句泄憤之后。 他并沒有擅自做主張。 而是命人叫來了大將軍景翠。 把情況告訴大將軍景翠以后。 讓大將軍景翠全權處理。 這便是楚王的厲害之處。 這也是楚國的傳統。 從楚莊王開始便留下的傳統。 即便是王在軍營,指揮的事情交給統帥,不得插手。 大將軍景翠一身的血。 來到楚王旁邊得知了情況以后。 仔細觀察一番。 最后跪向楚王道: “王上!末將無能!眼下形勢只有放棄圍困趙軍、進攻宋國方能解決眼下危局!” 楚王捋著胡子道: “寡人也是這個意思!” “就按照你的想法去辦吧!” “多謝王上信任!” 大將軍景翠即刻下令。 楚軍左翼一萬人和兩萬后援騎兵保持陣型,放趙軍離去。 之前援助左翼的三萬人。 兩萬人抵擋宋國和墨家弟子。 剩下一萬回援右翼。 若是齊國猛攻,再行調令。 如此。 在三公子贏天和安平君田單默契地配合下,。 被圍困的趙軍壓力大減。 步兵率先退出戰場。 然后是一萬騎兵跟楚國拉扯的騎兵且戰且退。 三公子贏天見趙軍步兵已經退出戰場。 自己又吸引了兩萬楚軍,齊國吸引了一萬楚軍。 李牧將軍所率領的一萬騎兵自然能夠輕松退出戰場。 畢竟趙國的戰馬來自百戎草原,比楚國的戰馬又高又大,耐力還好。 而且騎兵作戰經驗豐富。 所以三公子贏天即刻命令宋國五千人、墨家弟子一萬余人迅速后撤返回宋國。 “果然如此!贏天!你為了維持平衡!可謂是煞費苦心了!” “只可惜你是個秦國人!” 安平君田單又是歡喜又是說不出的難受。 天下各國英才輩出。 唯獨他們齊國,越來越多的無用書生。 “命令我軍立刻后撤,返回軍營!不得戀戰!” “嗨!” 齊軍副將人都傻了。 這剛準備大戰一場。 結果又要撤退。 沒辦法。 最后齊軍在吸引了楚國一萬人后。 立刻向軍營撤退。 李牧將軍那邊在返回軍營之前。 對著城樓上三公子贏天所謂的位置揮手致意,表達感謝。 最后率領騎兵快速脫離戰場。 經過這一戰。 宋國死亡三千人,受傷一千人。 墨家死亡五百人,受傷五百人。 (戰爭場面快結束了,不知道大家喜歡不,說實在的現在寫歷史的或者軍事的很少有人能寫出我這樣的,喜歡的后面男主回國之前還有一戰!)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