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他這人有一種樸實的直覺,凡事越簡單越好。畢竟只有足夠簡單,才能減少弊端,才能少禍害老百姓。 這一條思路,貫穿了朱元璋一輩子。 而且在大多數的時候,老朱還是對的。 衛所,軍戶,糧長……無不是這條思路的成果。 只不過有些事情還真的要舍得下功夫。 “主公,我已經吸收了二十五萬石存糧,如果不出意外,秋糧豐收之后,我這里的存糧會超過百萬石!” “百萬石?怎么會那么多?”老朱大驚失色,不會是吹牛吧?如果真有一百萬石糧食,那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 “主公,之所以有這個判斷,是因為存入糧食銀行,是給利息。而且雖然分田了,但是老百姓的積蓄不多,想在家里修個不漏雨的糧倉,并不容易。別說糧倉了,就連很多人家的房子都來不及修葺呢!” 張希孟笑道:“百姓把糧食存入銀行,他們就省去了保存的麻煩。修倉庫的開支,就由咱們負責了。李先生那邊已經忙了起來,連夜擴建糧倉,務必把糧食保存好。” 講到了這里,老朱也漸漸聽懂了,“你這是出了錢,方便了百姓。按理說咱不該多說什么,可先生向來算計精明,咱有什么好處?” 朱元璋還是很了解張希孟的,這小子當然不壞,但卻不是什么爛好人,他保證藏了一手。 “主公,其實道理也很簡單,臣手里有一百萬石糧食,大約可以借給主公五十萬石?” “借?”朱元璋翻了翻眼皮,哂笑道:“先生不怕咱不還?” “不怕!因為主公不敢!” “為什么?”老朱真沒覺得有什么是他不敢的。 “因為主公有愛民之心!”張希孟笑道:“這些糧食是百姓暫時存在我這里的,他們需要了,自然會來支取,所以沒法都借給主公。而且主公還必須按時如數歸還,這樣才能跟千千萬萬的百姓交代。不然的話,百姓知道自己存糧被人拿走了,后果不堪設想!” 朱元璋驚愕之余,沉默了下來。他把張希孟手里的賬拿過來,仔細翻看,若有所思。 張希孟給他展示的正是兩套體系,一套叫做財稅,一套叫做金融! 所謂財稅,自然是朝廷征收的田賦雜稅,這些收入完全交給官府支配。 而另一套則是金融體系,這套體系的錢并不屬于朝廷,也不能直接拿來用。 但是只要按照利息借貸,并且保證歸還,就可以拿到手里,極大增加了朝廷可支配的財富數量。 就像現在的情況,可以讓老朱能支配的糧餉加倍,甚至超級加倍! 同樣的,也需要承擔后果,其一自然是如數歸還,保證信用。其二,就是借錢打仗,必須打贏,如果輸了,還不上錢,后果可不堪設想。 面對銀行這套全新玩法,老朱并沒有立刻大喜過望,恰恰相反,他顯得十分凝重。 這么大的事情,沒法輕易決斷。 “先生,抽空陪著咱去親自瞧瞧,再去幾個儲戶家里頭,咱想聽他們怎么說。” 張希孟用力點頭,甚至有那么一點欣慰,謹慎而機敏的朱元璋才是理想的當家人。 時間進入了八月下旬,一封密信從大都到了滁州,經過賈魯之手,送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主公,元廷已經決定讓丞相脫脫領兵,他集合了全國兵力,又從西北調來了諸王的人馬,合計四十萬有余,準備號稱百萬,直取高郵,先滅張士誠!” 此刻元廷沒有正式下旨,賈魯卻能把情報弄得這么準,這老頭也是神了。 賈魯也不愿意在朱元璋和張希孟面前裝什么神秘,直接告訴了他們,“老夫當過中書左丞,在中書省里,還是認識幾個人的。只不過我現在算是個死人,也只能讓別人代勞,從他們手里買點消息罷了。” 張希孟自然是相信賈魯的話,只不過連這么重要的軍情都能賣,元廷真的有把握贏嗎?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