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大明第一臣》


    第(1/3)頁

    宋濂是金華人,在浙東文人圈子,有著相當的地位,劉伯溫,葉琛,他們都屬于這個圈子,也就是所謂的浙東文人。

    有人在分析明初的朝局之時,很愿意提到浙東和淮西兩個集團,還煞有介事分析這兩伙人是怎么爭斗的。

    可事實上,浙東文人又怎么能和淮西勛貴抗衡?雙方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光是看看明初功臣是怎么封賞的,就一清二楚了。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浙東文人也的確和皇帝,和淮西勛貴,多有分歧……如果自己推究,就會發現,這些文人其實是想恢復理學之下,天子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

    諸如劉伯溫等人,就天然看著勛貴不順眼,宋濂也盡力教導太子,希望培養出一個符合他們期望的圣君。

    而一路打下天下的朱元璋,又不甘心被文官奪權,雙方你爭我奪,矛盾沖突到了最高點,就是廢除了宰相制度,天子乾綱獨斷。

    但是由于張希孟的參與,加上他鼓搗出來的新的理論,劉基、宋濂,甚至是高啟,還有許許多多的文人,站在了張希孟這邊,秉持著恢復中華,再造乾坤的信念,投入到了時代的洪流當中。

    鐵板一塊的士人集團,在這里被撕扯開了。

    宋濂私下里得到了不知道多少老朋友的請托,都是希望他規勸朱元璋,不要自毀綱常,以免人心大亂,天崩地裂。

    對于這些言辭,宋濂有著深深的擔憂,他真怕朱元璋會改變主意,到時候他們鼓搗的東西,全都成了一場空。

    但是當他聽到了張希孟的這番話之后,宋濂竟然有另一番想法……朱元璋那是當世雄主,又處在這個千載難逢的時候。

    一面是程朱理學,一面是張希孟提出的學說,二者孰優孰劣,究竟哪個更好,選擇權應該交給朱元璋才對。

    這才是臣子的本分,而且身為臣子,似乎對自己的主公也該有足夠的信心才對。

    宋濂越發平靜了,你們隨便出招吧,倒要看看,能拿出什么東西來!

    朱元璋和朱熹有親戚嗎?

    如果仔細推究,似乎還真有那么一點聯系,朱元璋祖上最初在句容當佃農,后來過不下去,就遷居盱眙,有遷居濠州。

    而句容的朱氏,往上數,的確和朱熹是一家子,大約的情況就是朱熹的七世祖,和朱元璋的十五世祖,是同一個人。

    又因為朱氏源自黃帝后裔,朱熹是一百二十五世孫,朱元璋是一百三十三世孫。

    再說得直白一點,兩個人約等于都是炎黃子孫的關系,或許能稍微親近一點,但也僅此而已。

    不過既然是朱老夫子的后人,又是登門認親,朱元璋也沒有怠慢,而是親自請進了住處,對坐相談。

    來的這個人叫做朱銘,據說是句容朱氏的人,在當地還小有名望。

    “上位面容剛毅,神色威嚴,竟然真如家中黃帝畫像一般,乃是人主之相,日月之姿,龍鳳之表啊!”

    面對如此清新脫俗的馬屁,朱元璋忍不住大笑,“黃帝幼年早慧,出生不久,便能夠言語,十五歲就無所不知……咱十五歲的時候,還在給人放牛,在地里耕田,上樹下河,字都不認得幾個啊!”

    老朱的坦白讓朱銘一陣錯愕,忍不住道:“上位乃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如今上位雄踞江表,氣吞東南,以成坐斷之局,他日席卷中原,一統神州,也只是翻手之間。”

    朱元璋沒有反駁,畢竟這的確是他想的,只是老朱笑道:“你看看咱,不都是兩個肩膀,扛一個腦袋嗎?咱并非因為與眾不同,才有了今日。恰恰相反,因為咱跟老百姓一樣,飽嘗家破人亡的痛苦,知道民生艱難,百姓想的是什么……這也是元廷無道,把老百姓逼得沒了活路,和咱一樣的人太多了,為求活命,不得不憤然起兵,能有今天的局面,也是無數將士前赴后繼打出來的,你說是不是這個理兒?”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梦县| 兴文县| 车险| 巢湖市| 炉霍县| 日喀则市| 循化| 张家港市| 信丰县| 扶沟县| 新余市| 滨州市| 静安区| 尚义县| 玉田县| 迭部县| 阿尔山市| 秦皇岛市| 工布江达县| 惠来县| 南雄市| 安庆市| 历史| 东方市| 新余市| 景洪市| 广丰县| 临城县| 恩平市| 贵州省| 濉溪县| 浦城县| 柘荣县| 大邑县| 普洱| 张家港市| 于都县| 临澧县| 潜山县| 望奎县| 洞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