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愛釣魚的老張-《大明第一臣》
第(1/3)頁
西湖岸邊的三進小院,楠竹茂盛,桂樹飄香。
這就是張希孟給自己選的養老的地方。
他怕濕氣重傷身體,又在地下建了兩條地龍,到了秋冬之時,早早點起來,驅散寒氣。至于房中的座椅之上,也都有狼皮墊子,火爐、火盆、湯婆子更是張家中秋之后的必備之物。
似乎是當初冬月時候,幾乎凍死在外面,越上了年紀,張希孟就越在乎養生,這也是他不愿意跟老朱做鄰居的原因。
平日里,張希孟還是有很多事情忙活的,比如早上的時候,吃個八分飽,然后扛著釣竿,去西湖邊,坐到中午,不管有沒有收獲,就返回家中用飯,然后稍微午睡。
等他爬起來,就開始寫作。
張希孟會翻閱很多書籍,頭腦風暴,形成一套理論,然后再奮筆疾書,偶爾停下來深思熟慮,有時候為了一個關節,他會思考很長時間,三五天,甚至十天半個月。
可一旦理順了思路,他又會筆走龍蛇,一天上萬字都很正常。
張希孟此時撰寫的書籍,名字就叫《華夏民族發展史》,大約可以理解成為大一統國家的形成。
張希孟試圖從歷史當中,尋找經驗,去解決當下大明朝面臨的問題。
此時的大明朝有什么問題嗎?
其實還是有的,就比如最近一段時間,一位年輕的進士,名叫蹇義,他就上書朝廷,希望加快行省建設,要廣而推之,囊括天下。
蹇義上書,竟然得到了諸如方孝孺、黃子澄等人的熱烈響應,一時間到處都在討論,大有排山倒海之勢。
只不過站在他們的對立面,依舊強大,其中就包括楊士奇,還有駙馬胡儼,這兩位堅決抨擊蹇義,說他是虛耗民力,大而無當。
但是蹇義同樣據理力爭,他認為現在雖然有很大困難,也不免反復,但關鍵是要推行下去,哪怕只有很短的時間,也會像秦始皇一統天下一般,形成慣例,此后就是綿延不絕的大一統。
誰也無法逆轉大勢。
如果不趁著現在去做,失去良機,日后的掣肘只會更多。
是做秦始皇,還是做周天子?
蹇義等人,甚至發出了靈魂拷問,直擊朱標的軟肋。
「爹,您老人家能不能說說,這到底要怎么辦?」張承天坐在小板凳上,看著老爹釣魚,他還年輕,有點受不了這種愿者上鉤的游戲。
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剛剛從江西調入京城,在中書省當舍人,平時他就負責聯絡中書和朱標,遇到了緊要的事情,來討教太師,也是理所當然。
不然特意把他調進京城,又有什么意義呢?
「爹,您老給我說說,蹇義和胡儼,到底誰更可信?」
張希孟終于長嘆一聲,哂笑道:「你為什么要聽這倆人的,就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張承天臉苦下來,「爹啊,孩兒要是有您老的學識,能看透這么復雜的事情,我就不來這里麻煩您老了。這事情陛下也很困惑啊!」
「陛下困惑,他大可以去問太上皇啊!」張希孟隨口道。
張承天更加無奈了,「爹啊,我師父什么水平,我最清楚了,去問他,他老人家只會說排除萬難,一定要多建行省的。」
張希孟笑道:「既然你知道是這么回事,為什么不諫言陛下?」
「讓陛下學太上皇啊!」張承天連忙搖頭,「爹,您老又不是不知道,陛下和太上皇是兩路人,自從您老避居西湖,太上皇去了宿州,去年孫相又致仕回鄉,已經沒人能彈壓得住朝臣了。錢唐雖然繼任首輔,但是論起權柄,已經大大不如。想要推行政務,難上加難。眼下這么個情況,實在是不能不請您老人家幫忙拿主意。」
張希孟臉上含笑,絲亳沒有意外。
甚至他早就有所預料。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濉溪县|
马龙县|
城步|
抚宁县|
维西|
新龙县|
卢氏县|
松阳县|
佛学|
门头沟区|
甘泉县|
苍山县|
邳州市|
磐安县|
岳普湖县|
工布江达县|
乌鲁木齐市|
开江县|
金坛市|
湘乡市|
唐海县|
诸城市|
平凉市|
拉孜县|
达孜县|
长武县|
青龙|
科尔|
中西区|
彭阳县|
英德市|
丹寨县|
宜良县|
越西县|
陆良县|
简阳市|
西充县|
孟津县|
晋城|
建宁县|
满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