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林小婉的家庭情況,李陽之前是了解過的。 封建傳統的根深蒂固,很難搞。 對于這種情況,李陽認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林小婉自己去反抗。 不是看不起女兒么? 那就活出個樣兒來,讓他們看看自己并不比男兒差不就完了? 只是這些話,李陽現在不準備和林小婉說。因為這姑娘的性子目前還太軟,需要一點點的去扭轉她的心態,讓她自己先自信起來,然后做出成績取得成就,用事實去反抗她父母對她的輕視和不尊重。 好在林小婉雖然傷心,但是對于自己的生活還是很負責的。 在經過了李陽一陣安慰之后,便表態說自己絕對不會回家去進行什么相親,用未來的命運去給家里換個新房。 這個態度,讓李陽頗為欣慰。 鑒于林小婉的情緒不好,李陽便主動下了廚房,吃過晚飯之后便早早的哄著林小婉入了睡。 第二天一大早,將林小婉送上班之后,李陽便去印刷廠接了張克明,又讓張克明開車回了職工大院接了祖美蘭和李奉獻。 四人開車直接就上了省道,直奔省會天城市而去。 綏城市距離天城市其實并不遠,放在二十多年之后,從高速開車過去也就是約莫兩個小時的時間。 但是現在省內的高速公路還沒有修建,從綏城去天城,除了坐綠皮火車之外,就只能走被大車壓得坑坑洼洼的省道。 坐火車的話,大約需要三個多小時。走省道,也將近四個小時的時間。 李陽自己開車,肯定是受不了的。好在有張克明在,兩個人換著開車,一路上和李奉獻兩口子說說笑笑,半天的時間也就到了。 相比于火車,雖然多出半個多小時的行程,可是李陽是絕對不會坐火車的。 不為了別的,只因當下的綠皮車太恐怖了! 有多恐怖? 這么說吧,一節定員一百人的車廂,車站那面能給你賣出三百張票。要是趕上節假日,一節車廂里車站敢往里塞四百人! 李陽這輩子都忘不掉的一件童年陰影,就是十歲的時候有一次淘氣,從一個廢棄的大車架子上掉了下來,把左臂摔骨折了。當時綏城市的骨科條件不好,李奉獻和祖美蘭兩口子害怕恢復不好以后影響生長,就帶著李陽去天城的省三甲醫院求醫。 那一次,是李陽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車。 看著車廂里滿滿登登的一車廂人,十歲的李陽當時就懵了。因為事情緊急,李奉獻兩口子買的是站票。最后害怕車上人多把他的胳膊再擠壞了造成二次傷害,無奈之下李奉獻只能在車站買了一個破麻袋片子,上車之后將麻袋片子鋪到了長座地下,讓李陽鉆了進去。 安全是安全了。 但是十歲的李陽在人家椅子下面,聞了三個多小時的臭腳丫子味兒,下了車之后整整兩天都沒吃過一口飯。只要是飯菜下肚,直接就吐個稀里嘩啦。 那是真臭啊! 滂臭! 那雙黑黝黝的布鞋片子的風采,直到后來林業局職工大院拆遷,李奉獻舉家搬家的時候,李陽才又見識過一次。只是那次聞到的臭味不是源自于鞋,而是一罐子被粗心的祖美蘭淹過之后就徹底忘記,放在角落里放了整整五年的一罐子酸菜。 火車里的臭鞋片子,過期五年的酸菜,就這倆味道,李陽這輩子都忘不掉。 打十歲之后,李陽是看到火車就想吐。 這種情況直到高鐵出現,并在陪同領導出差時坐了一趟商務座之后,才略有緩解。 所以當下,去天城市能開車,李陽是絕對絕對不想再去擠火車的。 一路說說笑笑,到達天城市的時候已經是下午兩點。 在天城市里隨便吃了一口午飯,李陽四人便直接來到了位于天城市新柳街的服裝大市場。 新柳街這邊其實位于郊區,原來叫做新柳鎮,聚集了很多小型的服裝加工廠。后來經濟體制改革,這些原本上不得臺面的私人作坊,紛紛變成了這個那個的服裝公司,并且在新柳鎮外辦起了一個露天的服裝交易市場。幾年下來,新柳鎮一來二去還真就創出了名堂,以至于在天城市進行新區規劃的時候,特地搞了個新柳街和服裝大市場,專門為新柳鎮的服裝產業提供了一個條件更好的平臺。 在當下,新柳街的服裝大市場就已經開始展現了它的蓬勃。 然而過來人李陽知道,這地方真正輝煌的時候還在十年之后。 也就是二零零八年左右,整個新柳鎮的服裝產業每年的總產值達到五十個億。每年光是出口的服裝,就達到了七十萬件。 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新柳這邊的服裝版式比較大氣,一貫堅持北派服裝比較挺括的設計風格,和相對于南派服裝更加適合北方人和海外出口的括肩設計。從服裝的整體風格上,更加適合身材比較高,肩比較寬的服裝消費群體。 到了服裝大市場,祖美蘭一下子就打起了精神。手里掐著一堆記錄有地址的發貨單,導游一樣開始帶著李陽等人在市場里面轉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