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好一個用生意的手段去做公益,好過打著做公益的名號去做生意。” 將李陽的話反復咀嚼了半天,趙天成搖頭一笑。 “沖你今天這句話,咱們倆剛才這口水架,就算是沒白打。李陽啊李陽,你這是變著法的在敲打我啊。” 用手指虛點了李陽一下,趙天成的笑容中既有無奈,又有著掩飾不住的欣賞。 李陽不好意思的一笑,心說這話可不是我的原創。 是當下的九六年還在四處碰壁,搞什么中國黃頁的馬老板在二十年后提出來的。 “趙市長,不是敲打。我只是跟您講道理罷了,你知道的,木材加工這個產業是個密集勞動力產業,這個行業雖然也是機械加工領域,但是在各個加工和運輸環節,需要大量的人力崗位不說,而且能夠催生一大批的相關配套崗位和商機出來。 咱們就不說別的,我這個木材廠真的要是做起來了,每天出貨進貨,是不是需要運輸?我可以組建一個運輸公司,或者外包給其他的運輸公司吧?每天等待進貨出貨的時候,那些等待裝車的運輸車司機是不是要吃飯休息?那么在我的工廠附近,是不是就能吸引一批人做點賣早餐快餐之類的小買賣的人? 再往深了一步,如果說我這個木材加工廠規模大了,我完全可以把粗加工這道費力還耗時的程序外包出去,這是不是又間接的為其他小型加工廠創造了用工需求?這些道理您都懂的,我現在所做的一切,跟您要求的這一切,一方面的確是我想把這個木材加工廠做好做大,另一方面,其實也正是想咱們兩個之前說的那樣,創造更多的工作崗位,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吸納大量的閑置勞動力啊!” 咚咚咚...... 隨著李陽的游說完畢,趙天成的手指在辦公桌上頗有韻律的敲擊著。 過了好半晌,他才終于用手掌狠狠的拍了拍桌子。 “成。” 廢了好大的勁兒,趙天成答應的卻顯得有些輕描淡寫了。 “李陽啊,我趙天成不是沒給別人開過綠燈。但是你這一次,我是徹底心服口服了。城建局那面,我會親自過去知會。但是這個事兒,不是白做的。就像你說的,用生意的手段去做公益。那咱們兩個也在商言商,現在咱們倆不是什么領導和個體的關系,你就當我是投資你的甲方。我幫你拿下綏城市將來所有建設項目建材用材的訂單,但同時我也需要你給我出一份承諾書。將來咱們綏城市真的陷入下崗浪潮中時,你這個木材加工廠,必須給我盡最大可能的吸納閑置勞動力!當然,我不可能說讓你一個木材加工廠吸納幾萬人,咱們今天就定個指標,或者說是標準,如何?” “啊?” 李陽沒想到,趙天成剛才那么長時間竟然是在琢磨這個問題。 他揚了揚眉毛,試探著問道:“那趙市長認為,什么標準比較合適?” “那按照你這個廠子的產值來算!現在咱們綏城的大型國企,一般來說大致每創造一百萬產值,需要用二十到二十五個職工。考慮到目前國營廠的機構比較臃腫,我就給你定到十五個人。也就是說,你這個木材加工廠,每創造一百萬的產值,就需要給我安置十五個下崗職工。這個標準,不高吧?” 你還想要哪樣? 李陽咧了咧嘴。 也就是說,自己這工廠還沒建起來呢,這用人規模就已經被安排的明明白白了。 這要是木材廠年產值達到一千萬,就得用一百五十人。要是達到一個億,就得帶動一千五百人就業——這還是最低標準。 可是想到未來幾年房地產和建材行業的前景,李陽還是忍下了繼續和趙天成討價還價的沖動。 “行!趙市長開這個口,這事兒我應了!” “君子一言?” “快馬一鞭!” 看到李陽答應的豪爽,趙天成哈哈一笑,扶案而起。 “那就這么說定了,答應你的事情我今天就落實,我也希望你那個木材加工廠盡快的搞起來。李陽,時間不等人,你什么情況我不知道,但是我倒是隱隱覺得歷史的浪潮留給我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意味深長的看了看李陽,趙天成凝重說到。 迎著他的目光,李陽緩緩的點了點頭。 他看了看趙天成辦公桌上面那一套有些土氣,看起來很是笨重的臺歷。 那種臺歷李陽家里也有一個,在不久后的將來,它就會因為蹩腳的設計和粗糙的印刷質量而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一如此前被工人階級信奉了幾十年的“鐵飯碗”體制一樣。 而現在,那上面顯示著黃歷,印刷著"生活小妙招",以及一篇“葉公好龍”成語小故事的臺歷上,日期顯示著1996年11月26日。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