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建材廠下線的這第一批成品板材,給了李陽相當大的信心! 在當下,國內的復合木板領域還處于一個比較空白的狀態。因為原木價格不高,所以一般來說裝修采用的都是實木。 像膠合板,密度板和木工板,在國內目前運用的并不普遍。 之所以造成這種局面,除了實木板價格低的關系之外,其實也是因為這種復合型板材的質量問題。 現在國內的復合板材加工廠家,一般都是那種靠著林木出產地的小廠家甚至是小作坊,做出來的東西很難說有什么技術含量。 就比如南方的一些小廠,生產所用的設備,基本上都還是七八十年代國外淘汰的那種。以膠合板為例,一般小廠加工出來的板材,在品質上也就勉強能夠達到iv類。甚至于,有的連iv合格品都打不到,連物流打包防止磕碰這樣最基本的功能,目前市面上很多的膠合板都不能勝任。 受到加工設備的桎梏,不論是壓膠密度還是木紋緊湊型都爛的可以。往往物流公司用那些便宜的膠合板給貨物打上了包裝,東西經過兩手的中轉之后,就已經壞掉了。 可想而知,當下的復合板市場到底是有多么的缺乏優質產品! 而看到馬宏勁親自操作生產出來的這一批板材,品質性能上甚至直追實木板材,李陽的心里別說有多高興了。 鄭重的感謝了馬宏勁一番之后,李陽便和秦喜斌二人仔細的核算了一下目前廠里三種板材的生產成本。 不算還好,這一算把李陽都嚇了一跳。 仍然以膠合板為例,木材成本,配料成本,算是人工亂七八糟的下來,一塊一米五方板的出廠成本只有三塊四毛錢! 這是什么概念? 當下廠里加工板材所使用的木材是椴木料,同樣尺寸的一米五椴木方板,僅僅是木料成本和人工成本兩樣,就需要八塊二! 而像將木料徹底粉碎摻膠高壓制成的膠合板,以及內里密度較低,只追求承重性能而不追求木料質感的木工板,生產下來成本更是分別控制到了一塊五毛錢和兩塊七毛錢。 生產技術所帶來的成本優勢,簡直是太大了。 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經歷的短暫的振奮之后,李陽便趕緊讓李奉義組織廠內的職工盡快和馬宏勁的團隊技術人員學習實際操作,為即將到來的大規模量產化做準備。 而他自己和秦喜斌二人,則是立刻著手準備參加三月十五日在沈陽舉辦的林木產品展銷會去了。 ....... 三月十三日,將在綏城呆了一個多星期,一天一頓溜肥腸吃的滿面油光,甚至整個人都胖了一圈的馬宏勁送回了冰城,李陽和秦喜斌二人外加公司新招的幾個文員,便帶著精心準備的板材樣品一路殺到了沈洋市。 次日的下午兩點多鐘,一臺風塵仆仆的寶馬七系,以及一臺車身噴涂著“綏遠建材”的金杯面包車才先后行駛進了沈洋市森林博物館的院內。 打開車門,站在氣溫比綏城那面高了五六度,已經能充分感受到春季溫暖的天空下,李陽伸了個大大的懶腰。 秦喜斌不會開車,一路親自駕車從綏城途徑冰城,借道常春再到沈洋,整整十九個小時的路程可是把他給累屁了。 本身沒有頸椎病的李陽,此時都已經感受到脖子處一陣陣嘎嘣嘎嘣的亂響,雙肩和腰部,更是酸楚的厲害。 相比于他來說,坐了一路車的秦喜斌也沒好到哪兒去。 雖然沒有長時間架勢的疲憊,可耐不住這家伙暈車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