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文抄公-《武道之讀書人》
第(1/3)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啟蒙讀物,正中圓第一個想到的就是三字經。
而如今,他也確實在默寫三字經搬運到這個世界。
不過三字經并非全文照搬,畢竟里面涉及到一些前世的歷史人物和經典故事。
這些與這世歷史不符,正中圓做了選擇性的刪減。
比如三字經中的“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字,名俱揚。”、“香九齡,能溫席。”還有“融四歲,能讓梨。”
還有這世沒有的一些東西,如“三綱者,君臣義。”,至于后面那句“父子親,夫婦順。”的現象這世很正常,可以不用刪。
在比如“赤道下,溫暖極。我中華,在東北。”這句也不適宜,以及后段諸多先賢都得刪去。
刪刪減減,盤古星的三字經也還是有那么多。
正中圓邊默,心中邊改,花了幾小時的時間才將新三字經,現于世間。
腦海中的文道,釋放出縷縷文氣通過正中圓的手,進入三字經的全文中。
這第一份三字經原稿,整個被文氣包裹,文道之氣濃郁。
正中圓感覺,自己寫的這本三字經不似文寶又勝似文寶。
在正中圓不知道的一面,腦海中的系統通過文氣進入三字經的同時,在不斷修改天地規則。
與其說是修改,更為恰當的是讓文道融入天地,讓天地接受文道的出現。
無形之中,九號百族戰場的法則發生了變化,在萬千法則、規則之中,出現了一條名叫文道的法則。
正中圓揮手將寫好的三字經收進空間腕表,拿出一疊制式白紙,繼續默寫啟蒙讀物。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余成歲,律呂調陽。云騰致雨,露結為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
沒錯,第二選擇是《千字文》。
與三字經一樣,這本啟蒙讀物也是世界現象以及一些常識的啟蒙。
差異在于,三字經比千字文更有教育意義。
就像三字經開頭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說的就是人出生時品性都是善良的,性格比較起來差別不多,只是因為后天的環境和習慣的原因變得性格大有差異。
這也是告誡世人,要注意人的后天環境以及習慣的培養,如此,一個人才可能成為良善之人。
若世人品性都良善,那還有什么世道炎涼的說法。
不過這事終究是空談幻想,做不到世人人人都品性良善,正中圓想,只要良善之人多余劣根之人就可。
前世的三大啟蒙讀物《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正中圓覺得百家姓在這世的作用不是很大,因為就算一個人沒有讀過百家姓,只要進入學堂,認識人一學就知道認名識姓。
所以說這東西作用不大,寫了反而還可能出現問題。
百家姓本是尋根問祖、追根溯源的,但盤古星這世經歷新紀元這個大變故,紀元之前的古老傳承早就斷了。
姓氏流傳下來就已經極為不錯,正中圓也怕百家姓里面的姓氏,這世不一定全有,也不一定全對的上。
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加上百家姓的作用不大,正中圓直接省略該書。
兩本讀物雖有刪減,但是內容已經極為貼合這個世界,不會出現低級錯誤。
“一切言動,都要安詳。十差九錯,只為慌張。沉靜立身,從容說話。不要輕薄,惹人笑罵。”
《小兒語》正中圓也覺得不錯,這是培養品性品德、養成良好習慣的書籍。
反正書多多益善,看與不看,學與不學,不歸他管,他只為創作者,又不為人師。
他花了那幾個小時的時間把書默寫出來,搬到這個世上,只要有一人受用也不算他白辛苦了這點手勁和時間。
至于他能得到的,也就那點點文氣。
而文道對于世人來說,比之他的那點好處,簡直就是沙礫和星辰的差距,根本沒有可比性。
三本書,正中圓默寫出來足足花了一天時間。
其中大部分時間主要還是耗費在想的上面,思考著書中那些東西需要刪減。
文章若是背誦流暢,不提筆忘字,一般來說默寫都很快。
帶著三本書,正中圓今個沒有早退,按時下班。
回到家里,正中圓一看,修煉室的門緊閉,王曦晨顯然還在修煉。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寿县|
北流市|
呼伦贝尔市|
双峰县|
乌恰县|
武安市|
玉龙|
托里县|
庄河市|
临湘市|
浦城县|
胶州市|
缙云县|
历史|
岐山县|
三台县|
开平市|
海晏县|
衡阳县|
海盐县|
海城市|
云浮市|
凌海市|
潮州市|
锡林浩特市|
壶关县|
织金县|
壶关县|
阳新县|
庆元县|
百色市|
泾阳县|
西乌珠穆沁旗|
广南县|
敖汉旗|
吴江市|
青神县|
磐石市|
平潭县|
南康市|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