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謝奕為翰林院的正式文書,比這兩人遲了三天,翰林院侍讀,從五品,一時間京城喜報頻出,正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 謝家三喜臨門,府里上上下下便忙開了,宴請謝禮,迎送賓客……忙得不可開交。 這邊剛剛宴請完,便全力著手大少爺的婚事。 謝府長孫大婚,娶的又是高門里的小姐,這規矩上,禮儀上半點差錯都不能有,必要辦得風風光光,不讓外人瞧笑話。 結了這么好的一門親,謝老爺也不管庫房有錢沒錢,大手一揮,命謝太太從公中拿三萬兩銀子操辦婚事。 此時,謝府公中的銀子統共也就剩下五萬兩,一大半拿走了,所剩無己。 顧氏還嫌棄銀子太少,私下又添了兩萬兩私房用來修繕兒子的院子和做聘禮。 一時間,謝府的銀子如流水一樣花出去,邵姨娘在一旁看得心痛肉痛,全身沒有一處不痛。 公中銀子花光了,將來她兒子女兒成親的銀子從哪里來?去搶啊! 更何況二老進京了,自家男人孝順,每月賺的錢,甭管是明的,還是暗的,都不肯私藏,她連藏個私房錢都難。 可惜,這樁親事是她一手促成的,心里再痛,臉上都得裝出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時不時附和幾句“這銀子花的好,花的值”! 背過臉,邵姨娘便命綢緞鋪上的掌柜把價格提高一成,能補貼一點,是一點吧。 而就在這時,邵姨娘兩家綢緞鋪子的邊上,也開了兩家一模一樣的綢緞鋪子。 開張的那天悄無聲息,甚至連個鞭炮都沒有放。 邵姨娘的管事嘴里磕著瓜子,嘴角的譏誚藏都藏不住。 在天子腳下開店,連個鞭炮都不敢放的,多半是沒有背景的外鄉人,哪里比得上自己的東家。 然而僅僅過了五天,邵姨娘的管事就發現不對了,怎么原來生意還算興隆的鋪子,客人越來越少了?莫非是天氣太熱的原因? 又過了半個月,鋪子的老客都不來了,一整天的時間,常常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 一打聽,好嗎,原來隔壁鋪子的綢緞便宜二成,感情是為了站穩腳跟打的價格戰啊! 管事拿起算盤噼里啪啦一通算計,立刻又淡定了下來,綢緞鋪的利潤刨去了本錢,運輸,人工,滿打滿算也就三成的賺頭,他倒要看看,這些個外鄉人能撐多久。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