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1943年初,也就是2月中旬的時候,日軍華中派遣軍趁著中國傳統節日新年之際,對蘇北地區進行空前規模的大掃蕩。 此次出動的日軍有第第十五、第十七師團各一部,獨立第十二混成旅團及偽軍近兩萬人,日軍氣勢洶洶,大有黑云壓城之勢。 當時在蘇北地區一共有兩支部隊,一支是以新四軍第四師為首的蘇北軍區,另一支是國軍魯蘇戰區韓德勤部。 韓德勤是蘇北地區頑固派領頭人,是有名的磨擦專家,在情況急轉直下之時,主動派人與新四軍談判。 盡管蘇北根據地的同志知道韓德勤與新四軍談判并非出于誠意,乃不得已而為之,但為了爭取蘇北地區團結抗戰局面的形成,還是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最終雙方達成臨時協議:雙方應該竭盡全力配合作戰,如遇到困難,韓可率部向新四軍防區轉移,但不得加害于地方政府機關、民眾團體,并在日軍掃蕩停止后返回原防,如日軍掃蕩新四軍,韓德勤部亦將給予同等便利等數條。 在這種背景之下,韓德勤部除了一部投敵之外,其剩余主力開始向著淮安、漣水轉移,在新四軍接濟糧草、彈藥、經費的情況下開始駐防休整。 新四軍第三師的義舉在當地廣受好評,同時讓韓德勤部官兵大為感激,雙方一開始也算是相安無事。 可是隨著文鏹的到來,頓時使得形勢發生轉變,當時新四軍第四三師正在淮海、鹽阜兩個根據地率領當地群眾進行反掃蕩。 韓德勤此時心態搖擺不定,一方面是自己經營多年的地盤喪失,眼下正是趁著新四軍與日軍鏖戰之際,奪取新地盤的良機,另一方面是所部官兵思想沒有達成統一,中低層官兵感激新四軍援助之舉,不想發動內戰。 時間來到三月中旬,正值李仙洲的第28集團軍盤踞皖北,魯蘇豫皖邊區第二路挺進軍即王仲廉部駐防在蒙城、阜陽一帶。 為了不激起所部官兵的反抗情緒,韓德勤沒有選擇在蘇北根據地發動事變,而是率領所部第八十九軍,獨立第六旅,保安第三縱隊向西行軍,進攻淮北根據地內泗洪縣。 在得手之后,獨立第六旅負責接應王仲廉部東進至靈璧地區,而后兩部對淮北根據地進行夾擊。 話分兩頭,周維漢此時正身處碭山,湖西根據地的干部原本與142師有過接觸,但是隨著淮北事變的爆發,李仙洲部的態度頓時變得強硬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