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薛良平忍不住抬起頭,頂著熾烈的太陽,回頭看了一眼自己生活了十五年的地方—— 一棟大樓。 據說從他一歲開始,他就在這棟樓里了。 僅他可見的這一面外墻,上面整齊掛滿了太陽能板。 正是這些太陽能板,供應了他這棟大樓十二年來的所有電力。 旁邊引著方向的周陶見了他這副模樣,笑著給新人講解:“這棟樓啊,我記得以前是叫什么商貿大廈來著?要是七八年前的話,那時候還可以看到招牌,現在不行了, 已經被太陽能板蓋過去了。” “老周!”旁邊突兀傳來聲音。 周陶扭頭看去, 是隔壁樓里的熟人, 隨口兩句便跟他聊上了最近的趣事。 薛良平繼續好奇地看著四周,一邊跟著道路把著大箱子的方向。 在他們走過的一路上,許多大樓里也陸續走出人來, 都推著一個幾乎相同的大箱子。 薛良平并不奇怪。 因為這里面都是各棟大樓一天下來產生的各種垃圾和排泄物。 這些是要送到農業樓里,也就是專門負責農業生產的樓里, 作為肥料使用的。 通過教科書, 薛良平知道在十五年前, 蔬菜其實是長在樓外面的地上的。 直到那場大災難之后,地表的高氣溫和強輻射無法進行農業生產。 各種蔬菜才被轉移到一棟棟大樓里種植。 連帶著被轉移進去的, 還有全國各地的幸存者…… “新人啊?” 薛良平感覺這是有人跟自己說話,扭頭一看,果然發現周隊長的熟人不知道什么時候把目光放到了自己身上。 他點了點頭, 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名字。 兩人說了兩句話之后, 那位老大哥很是熟絡地說起了往事。 “可惜了你們這一代啊, 本來應該是念大學的年紀了, 不過能活下來也不錯了。” “當年那個時候可亂了,那太陽變得……一出去就要燙死人, 我們那時候都是開著大卡車,一條條村子一個個小區地搜人,送物資。” “后面開始往大樓里送人的時候, 也是我們開著大卡車去送的。那時候車廂都不敢關門,要用布來封住, 每人還得發一把小扇子扇風,就算這樣燙傷中暑還是數都數不過來, 直到改成在夜里送人才好起來……” 聽著老大哥的話,薛良平很想說自己在書里學過這段歷史。 在那場太陽風暴之后, 全國各地的反應都極為迅速。 盡管因為白天溫度過高導致行動不便,但是夜晚近12個小時的行動空間被充分利用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