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農門婦》
第(1/3)頁
人在絕境中會變得殘忍,以前碧青不信這句話,自從穿到這個世界卻信了,當初在沈家村,她以為自己會餓死。后來有了生的希望,她下意識展現了人性中惡的一面,為了生存變得自私殘忍,潛意識里她怕王大郎,怕好容易有了希望的日子會葬送在王大郎手里,所以,她曾不希望他回來,甚至希望他死在外面。
卻忽略了殷殷盼子的何氏,總跟自己提起兄長的二郎,王大郎走的時候,二郎不過是個五歲的孩子,卻從心里崇拜哥哥,他嘴里的兄長高大威猛無所不能,可以輕而易舉舉起巨石,兩只手各提著一只裝滿水的水桶,依然能健步如飛,村子里所有的小子都是他哥哥的手下敗將……巴拉巴拉,碧青不阻止的話,二郎能說上一天不停歇。
通過二郎的話,碧青腦子里浮現的不是村漢,是身懷武功的少林寺武僧,總之,這個家除了自己,婆婆跟二郎心心念念盼著王大郎能回來。
碧青現在的心思糾結復雜,一方面,覺得自己的想法太殘忍,另一個,又實在怕有可能歸來的王大郎,他不是陌生人,他是自己的丈夫,頂著這個名頭,他可以名正言順天經地義的把自己壓子身下為所欲為。
兵營里回來的男人,碧青想想都怕,何氏總嘀咕大郎說不定在外頭當了官,回來就能光宗耀祖,這樣的念頭一開始是絕望里的幻想,可想著想著就認真了,就好像謊言說一百遍就成了真的一般,隨著年頭越長,越覺著是真的。
可碧青并不糊涂,她不是一輩子沒走出冀州府的何氏,即使這個世界,這個朝代,不是她知道的任何一個,但規則應該差不多。
這樣的古代社會有著最鮮明的階級之分,士農工商,把人劃分的異常鮮明,官是官,民是民,貴賤,貧富,嫡庶,這些無處不在。
王家祖祖輩輩都是地里刨食兒的莊稼人,祖上倒八輩兒也沒個當官兒的,這樣的人家難道真能出什么將軍,這樣沒譜的事兒,也只有戲文里才有。
再說,王大郎當初之所以征了兵,就是因為家里窮,沒銀子賄賂掌管征兵的署官兒,才不得不去,如果去了就能當將軍,哪輪的上王大郎。
戰場是何等殘酷,又是在南邊打仗,就算沒死在戰場,南方叢林里也是危機四伏,疾病,蚊蟲,瘴癘,隨便一樣都可能丟了性命,人都說戰場上九死一生,碧青覺得,恐怕連百分之一的生還幾率也沒有。
古代社會賤民如草,朝廷怎會費心思統計這些,高高在上的皇帝,只會看到凱旋的戰旗在風中烈烈飄揚,沾沾自喜自己統馭下的江山,終于安穩無憂,哪會管勝利下的森森白骨,血流成河。
當然,如果大郎不死或者運氣再好點兒,在戰場立下什么不世奇功,婆婆的奢望有可能成為現實,可這種概率簡直比萬分之一還要小。
如果王大郎沒死在戰場上,碧青倒是衷心希望他是這萬分之一里的一個,碧青希望他軍功赫赫,榮歸故里,那樣的大郎想必是各家爭搶的東床快婿,自己這個沖喜進門的村姑絕對是礙眼的存在。如果真如此,或許自己可以談談條件,自請下堂,要些補償也是應該的吧。
自從聽了小五媳婦兒的話之后,碧青這幾天沒斷了胡思亂想,甚至,也快相信了她婆婆天天念叨的那些話,開始琢磨,如果王大郎真的錦衣還鄉,自己怎么辦,沒影兒的事兒呢,自己就開始琢磨后路了,實在可笑。
碧青搖了搖頭,如果大郎真發達了,早該家來了,聽小五說,班師回朝的大軍,七月就進了京城,這可都快中秋了。
碧青下意識看了眼籃子里的紅薯,前天叫上小五,跟自家三口,把那兩壟紅薯挖了出來,每顆紅薯藤下頭都挖出了七八個之多,最小的拳頭大,大的快跟小孩兒的腦袋瓜差不多了。
小五掂著說:“怎么也有三斤多,這么算著,一顆苗至少二十斤,十顆共挖出二百斤紅薯。”
何氏當時就傻了,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話都說不出來一句,哪想這不起眼的東西竟有這么多收成,如果一畝地都種這個,那到了秋后……何氏都不敢想,尤其吃過碧青蒸熟的紅薯之后,何氏就更覺這從土里刨出來的泥疙瘩是寶貝,有了這個寶貝,以后再也不愁糧食不夠吃了。
望著碧青發了半天呆,想不明白,自己用糧食換來沖喜的媳婦兒,怎會有這么大的本事,后來想起福星之說,又覺著這是她老王家的造化。
想通了,才站起來呼喝著二郎裝在背簍里往家運,地窖可都空著呢,王家的地窖就在院子角,碧青下去看過,雖然不夠深,不夠大,好在今年沒多少需要儲存的東西,自己種的這點兒蘿卜跟紅薯都可以放進去,等明年一開春,再挖深挖大些就是了。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仁县|
外汇|
宁都县|
嘉义县|
华坪县|
定兴县|
怀安县|
阿拉善左旗|
丹江口市|
林州市|
永顺县|
蓝山县|
景德镇市|
青州市|
偏关县|
峨山|
平凉市|
利津县|
明光市|
仲巴县|
郯城县|
南宫市|
陆良县|
濉溪县|
镶黄旗|
牟定县|
义乌市|
牟定县|
和顺县|
梁平县|
兴和县|
西昌市|
新竹市|
临清市|
绩溪县|
清丰县|
大关县|
墨江|
沛县|
德兴市|
松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