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劉姥姥的三大優點 劉姥姥這個人物,慣常被當作一個被剝削被壓迫的勞動人民形象來同情著,認為“《紅樓夢》寫的就是階級斗爭”的早點政治派,更是把劉姥姥當成了貧苦百姓的代表人物。 但是拋開政治,我倒覺得這一段是絕妙的世俗風情圖,里面所有人的表現都是很正常很合乎人性的。 固然賈府拿一個貧婆子取樂兒是居高臨下,但是這里不存在欺壓與強迫,沒人逼著劉姥姥這么做。劉姥姥最初會和賈府扯上關系是為了打秋風,得償所愿地從鳳姐手里弄到了二十兩銀子,過了個肥冬。于是一來回報,二來坐實親戚關系,以后才好多走動,方有了這二次進園,卻撞著賈母高興,留她多住兩日,是求不到的緣法兒,自然要拼命表現。 用劉姥姥自己的話說是:“咱們哄著老太太開個心兒,可有什么惱的?不過大家取個笑兒,我要心里惱,也就不說了。” 劉姥姥比賈母還要大幾歲,卻要哄著賈母開心,還要想法討哥兒姐兒們的好,確實是辛酸的。但是這番辛苦也不是人人想有就有的機會,又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如果賈府不拿劉姥姥取樂兒,也就沒了后面的那些賞賜,那幾乎是劉姥姥一輩子的積蓄,劉姥姥這番辛苦沒白廢,很是得償所值。 如果我們覺得她值得同情,其實也是居高臨下的。今天營營役役辛苦度日的我們,誰又沒有擠出違心的笑臉討過別人的好呢?事實上,劉姥姥比世人都高明得多,我們并沒什么資格去同情她,倒是更值得敬佩。 劉姥姥的過人之處有三大美德。 第五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是篇獨立成章的劉姥姥小傳。先寫了劉姥姥女兒嫁與王狗兒為妻,生得一兒一女。 “一家四口,仍以務農為業,因狗兒白日間又作些生計,劉氏又操井臼等事,青板姊妹兩個無人看管,狗兒遂將岳母劉姥姥接來一處過活。這劉姥姥乃是個積年的老寡婦,膝下又無兒女,只靠兩畝薄田度日。今者女婿接來養活,豈不愿意,遂一心一計,幫趁著女兒女婿過活起來?!? 因為天氣漸冷,冬事無著,狗兒心煩吃了酒,在家里找老婆麻煩。劉姥姥看女兒受氣,出言相勸。但她絕不是幫女兒拉偏架的那種不懂事丈母娘,不會只管惹事不能壓事,而是和和氣氣句句有聲地給女婿指了兩條道兒,要么“老老誠誠的,守多大碗兒吃多大的飯?!币淳拖朕H兒做事,“這長安城中,遍地都是錢,只可惜沒人會去拿去罷了。在家跳蹋會子也不中用?!? 不但勸誡,還實實在在給出了個明確方法:“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咱們謀到了,看菩薩的保佑,有些機會,也未可知。我倒替你們想出一個機會來。當日你們原是和金陵王家連過宗的……你何不去走動走動,或者他念舊,有些好處,也未可知。要是他發一點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們的腰還粗呢?!? 此處分明地表現劉姥姥的一大優點:腳踏實地,有勇有謀。 她“一心一計”地幫女兒過活,不但能審時度勢,而且敢作敢為。一個鄉下婆子,居然就這么走進了榮國府,還當真換了二十兩銀子回來,這是何等的氣魄? 換作旁人,一是沒那膽量去闖榮府,二是得了好處也就沾沾自喜,沒了下文。但是劉姥姥不會,她二次又去了。 這二進榮國府,為的是兩個原因,明面上如劉姥姥說的:“早要來請姑奶奶的安看姑娘來的,因為莊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兩石糧食,瓜果菜蔬也豐盛。這是頭一起摘下來的,并沒敢賣呢,留的尖兒孝敬姑奶奶姑娘們嘗嘗。姑娘們天天山珍海味的也吃膩了,這個吃個野意兒,也算是我們的窮心?!? 暗里的原因,自然是劉姥姥懂世故,知道理,有來有往,有借有還。攀了親,便要經常走動,給以后留下往來的地步,不能讓人看著自己光知道打秋風,也是有心回報的。 這是劉姥姥的第二大優點:知恩圖報,有來有往。 也正因為這回報之心,才有了這次更大的收獲。 而我們知道,在賈府敗落之后,劉姥姥對鳳姐回報得更多,所以感恩之心不可不謂是劉姥姥的至大美德。 第四十回集中描寫的,是劉姥姥的第三大優點:忍恥自得,能屈能伸。 鴛鴦提議讓劉姥姥做“女蔑片”,囑咐了一番話,說:“這是我們家的規矩,若錯了我們就笑話的?!边@話擺明了是哄鬼,劉姥姥也不會信,因為錯了規矩要笑話,照了規矩不就是為了討你們笑話嗎?這是一個悖論。 這時候劉姥姥可以不答應,可以翻臉表示氣節,也可以嚴正拒絕,但她不但照做了,而且做得絕對比鴛鴦囑咐得要好得多,一句一個包袱,讓大家笑得都沒心思吃飯了,只管看著她取樂——這情商和智商都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 做到了,便皆大歡喜,老祖宗樂了,姥姥也富了,謝恩而來,戴恩而去,收獲了滿滿一車子好東西,鄉下人一輩子沒吃過見過的都經歷了;如果做不到呢,其實賈府也不會把她怎樣,就是玩一回吃兩頓,然后回家去,賈母一樣會有賞賜的,但肯定不如現在多。 所以這筆賬算下來,賈府并沒有對不起劉姥姥,劉姥姥也并沒承受了不起的欺壓剝削,不妨說是貴族與村婦的過招,打了個雙贏。 這雙贏的局面,得益于劉姥姥的審時度勢,能屈能申。 人能知時,才能把握機會;人能知恩,才能從容長久;人能知恥,方能勇敢承當。 有此三大優點,何事不成?所以劉姥姥這樣的人,即便擱在今天,也一定會如魚得水,貴賤自安的。 劉姥姥游大觀園 (一)大觀樓 “劉姥姥游大觀園”已經成了一句俗話兒,即便沒看過《紅樓夢》的人也都耳熟能詳,知道是形容土狍子開洋葷的意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