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吃飯的規矩 第七十五回中先寫了賈母房中日常吃飯情形,再寫了仲秋月夜闔府家宴盛事,對比來看,別有趣味,可以見出許多當時貴族家庭的規矩常情。 先是賈母房中用餐的人數不定,平時固定的有王夫人和鳳姐服侍,眾姐妹因在大觀園用餐,多半不過來,只有寶琴住在賈母房中,陪同用餐。而今日因為探春一同前來,飯食便短了,以至于尤氏也加進來吃飯時,米飯竟然不夠添,只得捧了碗下人吃的白粳米飯。因此鴛鴦令人將三姑娘的飯拿過來添上。 可見平時主子吃的不是白粳米,而應該是御田胭脂米或者碧熒熒的御田香稻粳米——然而怡紅院二等小丫頭芳官也曾經吃過的,不但自己吃,寶玉還陪著吃,下剩的又讓春燕兒吃,可見廚房常有藏私之舉,私下送禮時大手大腳,明面兒上做飯卻丁是丁卯是卯的,“可著頭做帽子”,多添一碗飯都不得。 同時,也見出賈府經濟每況愈下,已經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因此王夫人怕賈母傷心,趕緊拿話岔開說:“這一二年旱澇不定,屯里的米都不能按數交上來。這幾樣細米更艱難了,所以都是可著吃的多少關出去,生恐一時短了,買的不順口。”把責任推給了老天爺。 而賈母其實也是深知底里的,不愿破壞氣氛,故作輕松玩笑道:“這正是‘巧媳婦做不出沒米的粥’來。”眾人湊趣,忙都跟著笑起來。 賈母是府中老壽星,積福之人,因此賈母把自己的飯菜賞給誰,那是一種體面。 鳳姐是賈母心頭之人,如今又正在病中,因此賈母吃了半碗粥,第一個便想起鳳姐來,吩咐說“將這粥送給鳳哥兒吃去。”祈望以自己的福壽來壓住鳳姐的多病多災,長輩憐恤之情盎然紙上。 再接著,便是她時刻在心的兩個玉兒了,因此又指道:“這一碗筍和這一盤風腌果子貍給顰兒寶玉兩個吃去。” 這兩碗菜,不可看做是各分一半給雙玉,而是筍給黛玉,暗喻一個“竹”字;果子貍給寶玉,因為寶玉是喜歡吃野味兒的,曾與湘云惦記過那塊鹿肉的。 第三位,才是“這一碗肉給蘭小子吃去。”也不知道是什么肉,顯然只是盡情面應景兒之語。因為賈蘭是榮國府中惟一的第四代子孫,本應該是賈母心頭兒肉才對,不過脾性不合,罕見賈母提起。但是不提可以,禮數不能不盡,有寶玉黛玉的,總也得想著點兒賈蘭才好。 這是賈母的通人情處,讀來特別親切。 另則,賈母用餐時,乃是探春和寶琴做陪。因為貴族家中,未出閣的女兒為尊,嫁進來的媳婦反而要執奉養之禮,只能站著服侍。平日里因有鳳姐當差,王夫人待眾女孩兒坐定后才可以坐下,便如黛玉進賈府一回中所述那般;今日王夫人吃齋,另布齋席,不在這里用餐,卻也要在旁服侍,等賈母吃完了才能回房用飯,這便是規矩。 賈母八月初三的生日剛過,而八月十五的仲秋未至,所以今天既非初一也非十五,可見王夫人吃的不是常齋而另有故事,可惜書中未提;且說鳳姐因病缺席,恰好尤氏來訪,便頂了這個缺兒,擔起服侍之務。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