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章 《戰爭中的威爾珂》譯者附記-《譯文序跋集》

    勃爾格利亞文藝的曙光,是開始在十九世紀的。但他早負著兩大害:一是土耳其政府的兇橫,一是希臘舊教的錮蔽。

    直到俄土戰爭之后,他才現出極迅速的進步來。唯其文學,因為歷史的關系,終究帶著專事宣傳愛國主義的傾向,詩歌尤甚,所以勃爾格利亞還缺少偉大的詩人。至于散文方面,卻已有許多作者,而最顯著的是伊凡跋佐夫(ivan vazov)。

    跋佐夫以一八五0年生于梭波德,父親是一個商人,母親是在那時很有教育的女子。他十五歲到開羅斐爾(在東羅馬尼亞)進學校,二十歲到羅馬尼亞學經商去了。但這時候勃爾格利亞的獨立運動已經很旺盛,所以他便將全力注到革命事業里去;他又發表了許多愛國的熱烈的詩篇。

    跋佐夫以一八七二年回到故鄉;他的職業很奇特,忽而為學校教師,忽而為鐵路員,但終于被土耳其政府逼走了。革命時,他為軍事執法長;此后他又與詩人威理式珂夫(vel^ish-kov)編輯一種月刊曰《科學》,終于往俄國,在阿兌塞完成一部小說,就是有名的《軛下》,是描寫對土耳其戰爭的,回國后發表在教育部出版的《文學叢書》中,不久歐洲文明國便幾乎都有譯本了。

    他又做許多短篇小說和戲曲,使巴爾干的美麗,樸野,都涌現于讀者的眼前。勃爾格利亞人以他為他們最偉大的文人;

    一八九五年在蘇飛亞舉行他文學事業二十五年的祝典;今年又行盛大的祝賀,并且印行紀念郵票七種:因為他正七十周歲了。

    跋佐夫不但是革命的文人,也是舊文學的軌道破壞者,也是體裁家(stilist),勃爾格利亞文書舊用一種希臘教會的人造文,輕視口語,因此口語便很不完全了,而跋佐夫是鼓吹白話,又善于運用白話的人。托爾斯泰和俄國文學是他的模范。他愛他的故鄉,終身記念著,嘗在意大利,徘徊橙橘樹下,聽得一個英國人叫道:“這是真的樂園!”他答道,“sire,我知道一個更美的樂園!”——他沒有一刻忘卻巴爾干的薔薇園,他愛他的國民,尤痛心于勃爾格利亞和塞爾比亞的兄弟的戰爭,這一篇《戰爭中的威爾珂》,也便是這事的悲憤的叫喚。

    這一篇,是從札典斯加女士的德譯本《勃爾格利亞女子與其他小說》里譯出的;所有注解,除了第四第六第九之外,都是德譯本的原注。

    一九二一年八月二二日記。

    《黯澹的煙靄里》譯者附記

    安特來夫(leonid andrejev)以一八七一年生于阿萊勒,后來到墨斯科學法律,所過的都是十分困苦的生涯。他也做文章,得了戈理奇(gorky)的推助,漸漸出了名,終于成為二十世紀初俄國有名的著作者。一九一九年大變動的時候,他想離開祖國到美洲去,沒有如意,凍餓而死了。

    他有許多短篇和幾種戲劇,將十九世紀末俄人的心里的煩悶與生活的暗淡,都描寫在這里面。尤其有名的是反對戰爭的《紅笑》和反對死刑的《七個絞刑的人們》。歐洲大戰時,他又有一種有名的長篇《大時代中一個小人物的自白》。

    安特來夫的創作里,又都含著嚴肅的現實性以及深刻和纖細,使象征印象主義與寫實主義相調和。俄國作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如他的創作一般,消融了內面世界與外面表現之差,而現出靈肉一致的境地。他的著作是雖然很有象征印象氣息,而仍然不失其現實性的。

    這一篇《黯澹的煙靄里》是一九○○年作。克羅綏克說“這篇的主人公大約是革命黨。用了分明的字句來說,在俄國的檢查上是不許的。這篇故事的價值,在有許多部分都很高妙的寫出一個俄國的革命黨來。”但這是俄國的革命黨,所以他那堅決猛烈冷靜的態度,從我們中國人的眼睛看起來,未免覺得很異樣。

    一九二一年九月八日譯者記。

    《書籍》譯者附記

    這一篇是一九○一年作,意義很明顯,是顏色黯澹的鉛一般的滑稽,二十年之后,才譯成中國語,安特來夫已經死了三年了。

    一九二一年九月十一日,譯者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令哈市| 平潭县| 北川| 普安县| 呼玛县| 青浦区| 宣恩县| 城口县| 黎平县| 皋兰县| 房产| 灵石县| 四平市| 阜南县| 湖口县| 福建省| 大厂| 秦皇岛市| 化德县| 赣榆县| 洛扎县| 咸阳市| 武鸣县| 海宁市| 富锦市| 黑山县| 三都| 抚顺县| 杭锦后旗| 乐山市| 常州市| 黔东| 武宁县| 襄樊市| 将乐县| 鲜城| 醴陵市| 林甸县| 安宁市| 天祝| 公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