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與歌謠-《魯迅的青年時代》
第(1/3)頁
這篇文章的題目有點枯窘,恐怕不能寫得好,因為我寫魯迅紀念的文章,都是回憶小品的性質,所用的材料須得是事實,而事實則是有限量的。這好比是一疊鈔票,用一張少一張,到用完便沒有了,不可能自己來制造補充。關于魯迅我已經寫了不少文章,存儲的材料幾乎沒有什么了。此次給《民間文學》寫稿,尤其覺得為難,在這一方面其實并不曾寫過文章,難的在于根本缺少材料。魯迅曾經譯過“俄羅斯童話”,但那乃是后期的事情,在他前半期卻還沒有注意,即如格林姆兄弟的《德意志家庭童話》,他大概也只有小叢書本,雖是全書,但并沒有那么許多的研究解說。只是對歌謠,他曾有過關心,這是我唯一的記憶與材料了。
一九一〇年前后,即是清末民初,魯迅在從事于《古小說鉤沉》和《會稽郡故書雜集》的輯錄工作,到了一九一二年中華民國成立,他那工作差不多完成,便應蔡孑民之召,往南京教育部任職,不久隨著政府遷移至北京。那時我留在家鄉,除在中學校教一點書之外,開始收集研究兒歌與童話,先后在一九一三年至一九一四年中,用文言寫了幾篇論文,在那時當然無處可以發表,有一篇《童話之研究》寄給《中華教育界》,送給它白登,只希望給與該雜志一年份(代價計一元)作報酬,終于也被拒絕,寄給魯迅去看,由他主持轉交《教育部編審處月刊》,并后來所寫論文,陸續發表在那上面。他特別支持我收集歌謠的工作,大概因為比較易于記錄的關系吧,他曾從友人們聽了些地方兒歌,抄了寄給我做參考。我的收集本來是故鄉為主,他在北京所能聽到的當然都是些外地的,寄給我的一張底稿我還保留著,后來將原本送給了人民文學出版社的魯迅著作編輯室了,文句抄留在歌謠稿本上。查甲寅(一九一四)年舊日記,二月項下有云,六日得北京一日函,附兒歌數首。全文今抄錄于后:
一
羊,羊,跳花墻。
花墻破,驢推磨。
豬挑柴,狗弄火。
小貓上炕捏餑餑。
這里斷句系以韻為準,與以文法為準者不同。
二
小轎車,白馬拉。
唏哩嘩啦【1】回娘家。
三
風來了,雨來了,
和尚背了鼓來了。
這里藏?【2】
廟里藏。
一藏藏了個小兒郎。
兒郎兒郎你看家,
鍋臺【3】后頭有一個大西瓜。【4】
以上北京)
四
棉花桃,滿地蹦。【5】
姥姥【6】見了外甥甥【7】。
直隸高陽)
五
月公爺爺,【8】保佑娃娃。
娃娃長大,上街買菜。
江西南昌)
六
車水車水,車到楊家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
瓮安县|
金昌市|
南雄市|
平乡县|
长泰县|
罗田县|
华阴市|
故城县|
高州市|
昭通市|
繁峙县|
四平市|
海宁市|
峨眉山市|
巢湖市|
临朐县|
佛山市|
永春县|
蕉岭县|
云阳县|
白河县|
安新县|
措美县|
博湖县|
博湖县|
灌阳县|
肥西县|
牟定县|
五大连池市|
西乡县|
潜山县|
佛冈县|
沂源县|
靖安县|
丹江口市|
沙洋县|
高清|
平舆县|
贵阳市|
揭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