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齊是江浙人,畢業于中山大學計算機系。這是一個以技術見長的國字臉胖子。一九九六年初,李齊入職馬文創立未久的華國黃頁。當時華國黃頁以給客戶制作官方主頁為生,但它不具備制作主頁的技術能力,所以利潤的大頭分給了合作伙伴。 李齊對這一問題的解決,給馬文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說馬文的邏輯是從 1 到 10,可謂天馬行空;那李琪的邏輯便是 2345678,求的是縝密和行動力。 不過看上去互補的倆人共事未久。一九九七年底,馬文前往華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信息部時,已擔任類似于首席技術官職位的李齊,因家庭原因并未跟隨馬文北上。一九九九年初,馬文回到杭州封閉開發阿貍公司時,李齊又已經成了,偉業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和 ceo。 偉業的主要業務是網絡傳真。其時跟海外發傳真得花大約二十七元,如果通過偉業的服務器發送“互聯網傳真”,則只需七元。李齊建立起了一支包括俞朝翎(日后阿貍公司b2b 資深總監)、雷雁群(日后阿貍公司領東分公司總經理)、方永新(日后阿貍集團人力資源總監、合伙人)等人在內的銷售團隊,陸兆禧則是偉業的羊城代理商,也是為合伙人之一。 因為網站的穩定性不高,馬文想到了李齊。一九九九年底,時任偉業銷售主管的俞朝翎,注意到馬文和孫彤宇經常到訪偉業,他意識到偉業公司可能要有大的合并了。但李齊并未一口應允。盡管李齊很喜歡華國黃頁的企業氛圍,但沒必要拋棄偉業加盟阿貍。 為了得到李齊,馬文決心收購偉業。于是,二零零零年初,李齊以技術副總裁的身份,加入了阿貍公司。阿貍公司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蔡從慶后來曾說過:“那是阿貍公司開展的首次收購,或許也是我們最成功的一次收購。” 可能是基于李齊的創業經歷,馬云認為沒做過銷售的他,也可以帶好銷售團隊。李齊認為自己從技術轉任銷售崗位的原因是:“可能馬文覺得我不僅懂技術,而且腦子靈,能銷售。” 給這位非專業出身的大將配的,是非專業的兵。 俞朝翎,一位后來被視作典型華供人的銷售,那時只能算初步成熟。他生于一九七一年,杭城人。俞朝翎沒考上大學,十八歲進顯像管工廠做工。但他不甘心只有高中學歷,于是在江浙省電大念了 3 年夜校。電大畢業后,俞朝翎進入一家合資公司做技術員。女朋友這件事讓他意識到,技術員無法支付結婚、買房的費用,于是轉行做了銷售。 因為抹不開面子、沒人帶、老銷售員攥著資源不放,俞朝翎半年內銷售的兩款商品,均未開單。一九九六年下半年,曾兩度被解雇的俞朝翎在深鎮陌拜電子工廠,銷售 ic 元器件時才找到點感覺:“說多了,臉色也正常了。也能與客戶一問一答的互動了。” 考慮到成家立業的問題,一九九九年俞朝翎又回到杭州找工作,不久進了偉業。 陸兆禧也沒干過銷售。他在酒店工作過 6 年,還擔任過網絡公司的客服。他被認為是李齊的徒弟,風格與李齊類似,擅長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馬文在后來如此描述過陸兆禧的能力:“老陸務實比較厲害,務虛得不夠。” 偉業的銷售員不夠看,阿貍公司杭城總部原有的銷售員也好不了多少,他們是從市場、運營、產品等部門中,抽調出來的幾個人。 干嘉偉是阿貍公司最早的銷售員之一。他生于一九六九年,江浙人。在杭城商學院念完食品工程后,干嘉偉去了江浙省燃料總公司。他先在京城的聯絡處干了 3 年多,然后回到江浙鄉下小鎮賣煤。而立之際,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待在夕陽產業:“地下的煤挖一塊少一塊,行業總是越來越小。”于是干嘉偉在雙休日跑到杭城的書店,反復搜尋有關朝陽企業的資料。一篇對雅虎聯合創始人楊致遠的采訪,打動了干嘉偉,于是他起了進入互聯網公司工作的念頭。 二零零零年二月,這位感覺阿猩公司這個公司名字,聽上去特不靠譜的國企副科級干部,抱持著先轉行再說的想法,進入了幾乎是杭城唯一的互聯網公司阿貍公司。 那時互聯網泡沫正在泛濫,從業者普遍相信“今天你不花錢砸市場,明天你連花錢的機會都沒有”。而阿貍公司正要斥巨資啟動國際化戰略,于是,干嘉偉進入了替公司花錢的市場部,工號是 67。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