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袁譚,汝南郡汝陽縣人,四世三公袁紹長子,字顯恩。 此人能夠在史書上留名并非只因為他有個好爹,更多的乃是此人本身也有本事。 當年袁紹初占冀州,北臨公孫瓚,南對袁術,都是他的勁敵。 袁紹為了除去這兩個障礙,拉開了長達十年的橫掃河北的戰役。 而袁譚,則是在此期間逐漸成長起來的。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后,封袁譚為青州刺史,袁譚初到青州,只有平原,無險可據,按理說他本撐不了多長時間。 可他卻硬是憑著袁紹給他的一萬大軍,掃清了田楷與公孫瓚勢力,從而成功的一統青州。 當時無論是田楷還是公孫瓚,都是極其強大的勢力,可袁譚卻并沒有借用其父袁紹的勢力,僅靠著他自己的力量就完全占據了青州,為袁紹打下了一塊堅實的根據地。 由此可見,此人并非只好大喜功。 他的智商也是在線。 “張繡既不是曹操所殺,那必然是另有其人要取他性命?!? “而那曹丕甘冒天大的風險與我合作,要殺了曹秀,再聯系到之前宛城之戰,張繡殺了曹昂,也就是曹秀的生父,軍師難道就看不出什么東西來?” 袁譚想得很清楚,無論是張繡之死,還是曹丕欲殺曹秀,都應該與當年的宛城之戰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公子的意思是,當年宛城之戰,曹昂之死,乃是陰謀所致?而使用這個陰謀導致曹昂身死之人便是曹丕?” “所以他這才害怕被曹秀查出真相,暗中殺了張繡,又欲斬草除根殺了曹秀?” 郭圖明白了。 他真的明白了。 他恍然大悟的表情就跟知道了那個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人,乃是當初那個在袁紹手下跑腿的曹操一樣時驚訝。 宛城之戰,張繡擊退了曹操,殺死了曹昂。 倘若這是一個陰謀,乃曹丕所為,那張繡必然是知道內情的。 曹丕殺了張繡,便是擔心曹秀查到他的頭上。 而曹丕如此心急,不惜冒著天大的風險要殺了曹秀,則是擔心曹秀日后會懷疑這件事,從而追查下去。 他不能讓曹操知道這件事,更不能讓曹秀查到這件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