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徐晃便不用多說了,他參加過官渡之戰,跟隨張遼立下過大功,只不過在后世評價的曹魏五子良將中,他排名最末,最不出彩,實力不如前面四位。 可曹秀卻并未覺得如此。 徐晃之所以在軍功上不如前面四人,其實很大程度上乃是因為曹操對于徐晃的使用與其他四人不同。 五子良將其他四人分別是張遼,樂進,于禁,張郃,此四人皆是曹操委以重任的將軍,無論是官官渡之戰,還是平等北方之戰,亦或者是后來的襄樊之戰,赤壁之戰,漢中之戰,這四人總是身先士卒,所以被后世之人冠以勇冠三軍的猛將名頭。 可徐晃不同,曹操似乎很少讓他沖鋒陷陣。 徐晃在曹操帳下,基本上每次都是執行的攻擊敵后的任務。 官渡之戰如此,平定北方之戰如此,樊城之戰也是如此。 所以徐晃很少在正面戰場上露面,他往往總能在關鍵時刻,從敵人背后給敵人致命一擊。 如此一來,正面戰場上的張遼,樂進等人便可以大軍進攻,徹底踏平敵軍,世人所看到的,自然是正面戰場上的張遼,樂進等人,而忘記了深入敵后的徐晃。 如此,徐晃才聲名低調,不為他人所知。 可曹秀卻清楚得很,比起其他四人,徐晃的冷靜沉著,智勇雙全,絕非其他四人所能及。 所以看起來徐晃聲名不顯,但實際上五子良將中,徐晃才是曹秀最為在意的那一個。 而樂進,比起徐晃而言,或許沒有徐晃那樣的智謀,也沒有徐晃那般沉著冷靜,甚至仔細回想起來,在五子良將中,他似乎沒有什么出彩的行為。 張遼有合肥大戰的勝利,張郃有街亭之戰大破馬謖的勝利,徐晃有襄樊之戰的勝利,甚至于禁都能自主統領一支三萬以上的軍隊,雖然人們最津津樂道的乃是他被關羽水淹七軍的故事,可要知道,作為一個外姓將令,于禁能夠統領如此之多的軍隊,已然足以說明他的能力。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