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主要是因為他知道這些人對曹操的忠心,他太知道這一點了,所以他始終不曾往這方面想過。 所以無論是官渡之戰,還是平定北方之戰,他所用的,基本上都是曹氏陣營之外,或者剛剛進入曹營的人。 諸如關羽,張遼,趙云,還有他特地寫信讓曹操調來的張郃,高覽。 可實際上,聽完許攸的這番話他才發覺,無論是五子良將還是曹仁,曹洪等人,其實他都可以爭取。 只要他始終打著效忠曹操的旗號,他就完全可以去這樣做。 畢竟對于曹操而言,一統山河才是最重要的,只要曹秀能夠在這個過程中發揮巨大作用,即便五子良將都是曹秀的人,那又怎么樣呢? 只要能夠完成一統山河的大任,那曹秀勢力再大又如何呢?難道曹秀還能殺了曹操不成? 曹秀顯然不可能對曹操起殺心,也不會起殺心。 所以曹操對曹秀的懷疑,只會限于他與曹丕爭位。 而在這一點上,倘若曹秀當真比曹丕更具有成大事者的能力,以曹操開明的性格特點,未嘗不會將大權交到曹秀的手上。 之前曹秀一直想著如何培養自己的勢力,可是現在他明白,直接從曹操手中取豈不是更好? 畢竟他現在可是曹操的左膀右臂,只要他不壯大到威脅到曹操,曹操又何必費勁心思的來架空自己? 他想到這些,也就想到了自己之前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他原本可以走捷徑的,但他卻誤以為那是一條絕路。 現在回想起來,他只得為自己的智商買單,智商稅,在所難免。 可憐他還一直被人稱之為無雙智者,此時他自己想來,簡直不要太可笑。 “煩請先生聯系奉孝先生,此事恐怕還需要他在許都斡旋。” 讓于禁擔任并州牧這件事不能沒有一個由頭,而曹秀自然會去找一個由頭,但在許都那邊,能夠幫他說話的,也只有郭嘉了。 “少公子打算如何制造這個理由?” 許攸有些好奇,畢竟于禁此時在徐州乃是有著重任的。 一方面他要監視李典,另外一方面也要防備孫策,可謂“任重而道遠”。 曹秀若是無緣無故的提及讓于禁調往并州,以曹操的性格,必然生疑。 第(2/3)頁